2019年5月3日 星期五

你可以不原諒,但可以選擇放下系列(一) - 重男輕女



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但你也可以選擇放下

 

很久沒有看電視的我,已經兩年沒有看過電視,甚至應該說是沒有開過電視機了。因太太喜歡看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的緣故,在女兒入睡後,太太近日就一個非常吸引的題材而拿起手機,用YouTube看電視劇,並不時邊看邊講述了一些非常引人入勝的橋段,使得我也慢慢放下理財書和皮老闆的whatsapp群討論,和太太進入令人甚為懷念的煲劇時光。

 

《都挺好》電視劇之所以吸引我,主要原因是其家庭關係的題材、「重男輕女」的主題、以及其展現了現實中很多家庭容易碰到的問題,這看似很殘酷,但卻很真實的一個故事。而故事中更塑造了顛覆傳統倫理電視劇裡往往的一派祥和,例如「父愛如山,哥哥仁厚,母慈子孝」,這裡通通都沒有。它創作出了影視劇中不一樣的長輩角色,把家庭中老人的很多缺陷和缺點都表現了出來,這跟我們以往認知中「父慈子孝」的情況很不一樣,呈現出了很多現實原生家庭的狀態。而其中更帶出了很多讓人迷思的話題,感覺就像是自己正在發生的事,相信若果曾有類似經歷或遭遇的人,會特別有代入感。

而當身處在一地雞毛的家庭關係裡,各兄弟姐妹都各有自己的家庭和顧慮,並當要面對著這非個人而是家庭與家庭之間的利害關係時、老人的贍養問題、誰有能力養、誰最應該養、以及遺產分配等,都可能是每一個人終有一日會面對的問題。因此也帶出了原生家庭問題、偏心做法、「喪偶式家庭」等的禍害,對下一代造成的影響和心理創傷等。面對著這些不幸,如自覺自己非常不幸而又無力改變家人的想法時,這套劇正好給小弟一個機會,讓小弟自己啟發自己的同時,也給大家一個思考和反思的空間。

 

 

重男輕女思想是多少中國家庭的悲哀!!!

--------------------

重男輕女是社會一種男女不平等的觀念,重視男性的權利和利益,而把女性定性為男性的附屬,並限制她們發展個人才能的機會和人身自由。這種觀念常見於父權社會,常伴隨著男尊女卑和性別分工的觀念出現。重男輕女的觀念也會影響父母對生男生女的意願,例如:中國上古的卜辭裡就視生男為嘉,生女為不嘉。

 

 

最令人痛心的重男輕女是

------------

父母偏袒一方,有重男輕女的偏心舉動,對其中一方的極度不公,尤其吝嗇為女兒付諸的一點一滴,

而更糟的是對著女兒一方斤斤計較,從來只有索取,但卻可以對著哥哥弟弟們不斷付出,甚至補貼,

由於女兒從來的不被待見,撕心裂肺地說出所有的不滿,卻並沒有得到父母反省,而得到的回應卻是以下一句時:

「到老了,我們也不需要妳養。」

這是多麼的令人、令自己的女兒感到痛心和絕望。

 

不被愛的孩子,沒有一個瞬間是不委屈的。

他們一方面想要證明父母錯了,一方面又想要得到哪怕一點點的承認和肯定。

 

 

[轉貼]電視劇《都挺好》裡的「重男輕女」

------------------

很久不看電視劇的我偶然翻到了《都挺好》這部劇,演員陣容也算挺強大,都是演技派。

雖然才看了幾集就讓我感覺劇情真實的可怕。好像我曾幾何時也遇到過這些場景。

 

第一個場景,

是明玉送父親回家取東西,在家的巷道口回憶自己的少年時光。母親為了供大哥上學,給二哥找工作,不跟明玉商量,就把她的臥室給賣掉了。明玉說「為什麼不跟我商量賣我的房子?」媽媽一臉惱色,反問明玉:我的房子我為什麼不能賣?

而小編小時候,最怕就是過年過節,每到這時就會有親戚朋友來家裡做客,當然也會帶著他們的孩子,一旦他們的孩子看上我喜歡的哪個玩具,爸媽就會在他們臨走前,把我的玩具送給對方的孩子,還會附贈很多我平時吃不到的營養品,還小的我也不知道怎麼表達不滿,只能自己氣鼓鼓的跑回自己的房間。當然即便那時候會表達自己的感受說你們為什麼把我喜歡的東西送人,相信他們也會說:「連你都是我生的,玩具也是我買的,憑什麼不能送人?」

 

第二個場景,

是明玉明明成績很好,媽媽卻不允許她考大學,理由是家裡沒錢供她。明玉問媽媽,說大哥出國有錢,二哥沒考上大學,花錢買二本上有錢,甚至二哥的工作也是花了大價錢買的,怎麼到我這就沒錢了。媽媽說:你個女孩子你上那麼多學幹啥,以後我靠你哥哥們養,我又不指望你。女孩子嫁人就好了,這也就成了明玉和家庭決裂的原因。

小時候,小編這邊重男輕女還是很嚴重的,那時候計劃生育抓得嚴,雖然我自己就是男的,但我卻看到過很多周邊的人為了個男孩用盡各種辦法。依稀記得小時候地方台新聞報導某某某地方發現一個女棄嬰被凍死餓死,鄰居們也經常討論這家的第二胎又是女孩,那家的媳婦懷著第三胎跑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躲起來,就怕被計劃生育的抓到,甚至小時候放學路上我親眼看到一個孕婦被一群人給強硬拽出來,拖上車,孕婦的家人雖然極力反抗,但根本擋不住對方,後來我聽鄰居議論才知道,是因為超生被計劃生育的人,給拉去醫院強行流產做絕育,可當時孕婦的肚子都比較明顯了呀。

時代在變化,雖然早幾年的生育計劃已成為歷史,但重男輕女的思想並沒有因此改變。多希望重男輕女的思想能儘快隨時代的變遷而改變。

原文網址:電視劇《都挺好》裡的「重男輕女」

 

 

 

 

 

《都挺好》道出都市生活「眾生相」

---------------

改編自阿耐同名小說的都市情感劇《都挺好》。

 

都市題材屢見不鮮,講愛情、講婚姻和家庭的電視劇目更是數不勝數,那麼主講女主人公蘇明玉人生路的《都挺好》,為什麼能夠開播即熱,叫好又叫座呢?

 

故事情節觸碰「原生家庭」之「最」

都說家庭是教育之根,原生家庭的「根系」發展,關乎於子女養育、家庭關係平衡、父母贍養等問題,而這些社會話題一直以來也從未停止。《都挺好》正是直面了原生家庭中最常出現的問題,講述了職場金領蘇明玉從小不受家人待見,生長在家庭的邊緣,在孤獨扭曲的環境中長大成人的故事。

最令人痛心的重男輕女。該劇隨著強勢蘇母趙美蘭的突然離世拉開序幕,雖開篇就被領飯盒,但蘇母對待小女蘇明玉重男輕女的偏心舉動卻成為了影響劇情發展的關鍵因素。蘇明玉對家的感知中,是母親對自己的極度不公,她可以為哥哥們就讀名校、談婚論嫁而賣房,卻吝嗇於為自己的清華夢付諸一點一滴,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雞腿和牛奶也都只專屬於哥哥們。

 

最令人切齒的兄妹不睦

當親情關係的平衡被打破,隨之而來的反面效應就會愈演愈烈,比如蘇明玉和蘇明哲、蘇明成之間的三兄妹關係。大哥蘇明哲是典型的中國式長子,遇事兒一肩挑,看似敢於擔當,但對待親人相處永遠只遵循「父母為大」的原則。二哥蘇明成,最具滑頭的「媽寶男」,精神上未斷奶,致使其在家庭中的所有權和占有欲自私膨大,對待妹妹蘇明玉更是借著母親寵愛自己而覺得佔據妹妹的資源是理所當然。最終在處理蘇母的後事上,蘇家三兄妹「干」出了一場精彩紛呈的「離心」大戰。

 

最令人無語的為父不慈

作為家庭最有話語權的蘇大強,本該屬蘇家的支柱性人物,卻因妻子趙美蘭的過渡壓制,縱容親情背離的不良因素滋長,以至於女兒年少離家自力更生,與兩個哥哥的矛盾此消彼長。在最新播出的劇集中,蘇大強更是「矯揉造作」,一邊為圓美國夢向長子施壓,一邊將二兒子的小夫妻生活弄得一團糟,全然沒有一絲「頂樑柱」的姿態。

 

特色標籤解鎖新型情感關係

蘇家老大是「愚孝子」,老二是「啃老族」,老三則是事業場上人人羨慕的「女金領」,將人物特性「標籤化」,有形成強烈的衝突關係,這也許是《都挺好》能夠打入觀眾視線又一大原因。有趣的是,這場「殘局」之下的家庭故事只是開始。雖然蘇家人的角色定位都很「奇葩」,但圍繞他們每一個人物所展開的故事情節卻又十足耐人尋味。

 

首先是「啃老族」的正三觀

劇中,蘇明哲和朱麗夫婦是典型的都市小夫妻,感情恩愛、收入可觀,生活不思柴米油鹽苦,從蘇大強所記的帳本來看,二人也是不折不扣的「啃老族」。但自從父親蘇大強入住後,這種「美妙」的生活氛圍就被打破,小到一條毛巾、一個茶杯,一頓飯,如何能夠同「高要求」的蘇父相處,恰恰揭露了子女贍養父母,以及與父母間的代際關係等問題。

有趣的是,身為二兒媳的朱麗人雖年輕,但在處理和公公相處一事上,卻是難得的通情達理,雖偶有矛盾,大體上都是一再容忍和緩和蘇父為生活所帶來的麻煩。面對自己啃老一事,更是拿定主意要還清債務,在亂成一鍋粥的蘇家人面前,實屬一股清流。

 

其次是「愚孝子」的寫實婚姻

蘇明成名校畢業,在美國成家立業,這樣的長子,對於蘇家而言無疑是一張金字招牌。而蘇明成也不負父親所望,縱使面臨失業困境,也要義無反顧地肩挑贍養父親的責任。並且,聽且只聽父親所言,總責備弟弟、妹妹沒將父親照顧周全。但是,在父親面前,蘇明成還面臨著對待自己家庭的責任和擔當。劇中,為了讓父親順利到達美國,他與妻子矛盾不斷,只顧面子和一味愚孝的行為,不理會妻子的感受和自己女兒的生活,把自己小家庭的幸福都奉上,為了讓家父住上豪宅,妻子要和自己一起挨苦也視為理所當然,使婚姻岌岌可危。

 

與朱麗不同的是,身為長子媳婦的吳菲對待贍養父親的立場完全相反,一邊對蘇母未伺候其月子而耿耿於懷,一邊為丈夫失業,家庭生活的現狀而情緒波動。得知蘇大強面簽辦理結束,不得不丈夫拋出要妻兒還是要父親的難題,以離婚威脅蘇明成,致使蘇大強的「美國夢」破碎。其實,吳菲對待贍養父親上的考慮也不無道理,原因是高學歷的丈夫不肯屈尊去打較低下的工作養家戶口,生活現狀也是其不願接受蘇父的一大誘因。而現實婚姻中,諸如此類的矛盾其實也不在少數。

 

 

最後是劇中的主人公,蘇明玉在家庭層面所造成的創傷不言而喻,對待哥哥毫無感情,與頻頻挑釁她的二哥也是時常對著幹。但女主角卻每一次都「生活給我以痛,我卻報之以歌」。生在充滿桎梏的家庭中的蘇明玉是沒得選擇,但在事業上,她的能力和實力卻在兩個哥哥之上,自力更生開豪車、出大錢,相當揚眉吐氣。

雖然是爸不疼、哥不愛,不過從後來的劇情來看,他與「佛系」餐館老闆石天冬的甜蜜邂逅,似乎也昭示著蘇明玉日後的創傷也有人撫慰。《都挺好》給足了蘇明玉內心的悲慘戲份,又為其奉上人生難得一遇的佳緣,可以說是先苦後甜,個人相比起家庭,算是較暖人心。

 

 

 

 

《都挺好》劇情短介!

傳統倫理劇里往往一派祥和:「父愛如山,哥哥仁厚,母慈子孝」?

不好意思,這裡都沒有。

 

 

[轉貼]從瑣碎中撕開原生家庭「都挺好」的遮羞布!

-----------------------

家庭劇《都挺好》,開播後頻上熱搜,而姚晨飾演的蘇明玉,是「安迪+樊勝美」的合體,而她在蘇家的遭遇,也引發了關於「原生家庭原罪」的討論。這部戲之所以能獲得這麼多的關注,是因為這劇情,總有一些能觸動人心。

 

蘇家三個子女中,除了蘇明玉沒有結婚外,蘇明哲和蘇明成都已成家立業。蘇家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這也讓觀眾對」蘇明玉「這個角色多了些憐愛。

 

生活多瑣碎,而也是在這種瑣碎的生活中,原生家庭都挺好的遮羞布被撕開。

 

1. 非傳統老父親,兒女債都記帳本上

蘇母去世後,蘇父短暫悲傷後豁然開朗,他這一生在家裡都沒有話語權,這下終於翻身了。蘇母去世時是60歲,所以推斷蘇父也就68歲左右,而且還有退休工資,生活上基本可以自理。

一般這種情況,中國的大多數父親會選擇自己生活,不會去麻煩子女,而蘇父卻偏不。他換著方式的「作」,也讓二兒媳婦諸多不滿,當然做的這一切都只是為了能到美國大兒子身邊。

而在劇情中,蘇父將過去為三個孩子的帳本都拿出來,這那裡是帳本,這分明是兒女債。而他拿出這些,無非也是應了「養兒為防老」那句老話,萬一那天兒女都不贍養他,這些帳本也都算是證據。

 

 2. 蘇明哲和蘇明成,兩個小家庭的瑣碎

蘇母重男輕女,兩個兒子的生活過的也都還不錯。老大蘇明哲美國名校畢業,出國十年,生活美滿家庭幸福,看起來一切「都挺好」,蘇母去世後,他回國奔喪後就失業了,也因此導致蘇父來美國的計劃被耽擱。

而蘇父來美國,只不過是蘇明哲為了自己的面子而答應的,失業之後,家裡的經濟狀況也開始出現問題,進入中年危機,這也令他和妻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為了自己的面子,蘇明哲沒有將自己失業的事告訴家裡人,而對於妻子對他在找工作上的建議,他則是拒絕。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後也導致了蘇明哲兩口子的分崩離析。

蘇父住在老二蘇明成家,本來讓小兩口就有了些怨言,而二媳婦朱麗也發過脾氣,甚至還離家出走,但是蘇父並沒有任何改變。而加上蘇父蘇大強將帳本拿出來之後,二媳婦朱麗才放低了姿態,當然這也是因為愧疚。原因是這些年,這小兩口沒少找蘇父蘇大強他們拿錢,而從朱麗知道蘇明成的「媽寶男」的屬性,沒有主見、啃老成性成習、什麼都是以前阿媽說阿媽說的性格之後,夫妻之間也開始有了些隔閡,加上蘇父後面的諸多行為,老二和媳婦之間也是「一地雞毛」。

 

3. 心疼蘇明玉

蘇明玉真的很讓人心疼,18歲之後再沒有依靠過家裡,雖然有和樊勝美一樣的身世,但她比樊勝美更能幹,而在蘇母去世之後,她出錢出力,但卻因為母親去世沒哭被蘇明成說,只是蘇明成沒看見蘇明玉內心在流淚。

蘇明玉也在孝順父親,父親食物中毒之後,是她讓(準男友)石天冬為其父親送飯,在父親被二哥嫌棄的時候,她讓父親住她家,只是蘇父礙於面子沒答應去。蘇明玉雖然表面上和蘇家沒什麼關係,但蘇家的事,她每一件都在摻和,因為兩個哥哥確實不太靠譜。 

原文網址:瑣碎中撕開原生家庭「都挺好」的遮羞布

 

 

 

 

 

小說《都挺好》 作者:阿耐

內容簡介:

《都挺好》是一本職業女性家庭關係讀本,它講述了職場金領蘇明玉  一個從小不受家人待見的女孩,在孤獨扭曲的環境中長大成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卻在無法割捨的親情之下,被迫一次又一次面對那個曾拋棄自己的家庭,伸出援手,給傷害過自己的人以溫暖,給羞辱過自己的人以希望。而蘇明玉,也在這種煎熬與糾結之中,了解了親情的本質、血脈的力量……

 

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

不僅在於書中的人物描寫個個立體生動,有模有樣;更加在於這本小說通過蘇母去世引發的蘇父贍養問題展開的故事鋪陳,從而探討原生家庭對每個孩子,對父母親人物性格的刻畫。這是目前我看到的書籍裡面比較少提到的話題。

故事的邏輯線非常清晰,蘇母猝死在麻將桌上,因搶救不及時,匆匆離去。蘇父的安置和日後贍養問題就擺上了台面,蘇家一共三個孩子,大哥蘇明哲,二哥蘇明成,三妹蘇明玉。這一家,從小就不是安生和諧、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相反,大哥蘇明哲清華畢業又考到國外讀書,故而工作娶妻生子一家人都定居美國。基本屬於遠程遙控,想管事但力不從心。老二蘇明成從小嘴甜抹了蜜會哄媽,把蘇母哄得團團轉,蘇母也就吃他這一套,不僅重男輕女不說,對這二兒子也是縱容包庇,大小不斷自己省摳給二兒子倒貼錢,這間接也養成了老二好吃懶做,不務正業,沒有責任心,典型的媽寶男性格。老三蘇明玉是女金領,雖然事業有成,雷厲風行,但從小被原生家庭荼毒傷害,成年後只想遠離蘇家,跟蘇家斷觸聯繫。奈何,蘇母死的倉促,這不,三兄妹和父親共處一室,必須面對著剪不斷理還亂的原生家庭問題。

讀書過程中,我心疼明玉的從小的遭遇,被母親重男輕女的思想壓迫,夾縫中求生存,造成一輩子對蘇家的恨意和疏離;憤怒蘇父的懦弱無能,自私貪婪,不管兒女難處,只管日後個人生活的享受和無所顧忌;羞恥老二明成的幼稚愛抱怨、心理一直未斷奶的媽寶男形象,以及他接連遭遇不幸,一直不絲悔改反自暴自棄,自甘墮落,氣走老婆朱麗的可悲下場。可氣老大明哲沒有腦子,一味傻帽似的想什麼責任都承擔,遠在國外卻總指點江山,只懂說大道理,不懂家裡的真實情況,不了解家裡的真正矛盾,不會考慮弟妹的難處,也從不檢討自己,一味地向弟妹說道,一直站著說話不腰疼,又罔顧自己的小家庭生活,引得妻子孩子受累。 

書中對三位女性的描述我都很喜歡,明玉的堅強疏離但不全失親情;吳非的明事理有擔當;朱麗的有責任知錯就改。 

我的確不喜歡蘇父蘇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正是因為蘇母的偏差對待,蘇父的不作為導致三個孩子性格中的缺陷。但行文到了後面,我也基本能理解蘇父對蘇母的厭惡和不滿,蘇母對蘇父的瞧不起與計較。事出必有因,雖然不喜歡這樣令人難受的父母,但因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思想政策局限,倘若我是那個年代,作為父母,未必能隨心所欲地活出自己的樣來。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東西,比如說,蘇家的家庭矛盾的根源都是錢的問題,現實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所以我們才需要獨立而又有主見,這樣我們才能更加從容地面對生活的考驗,不至於捉襟見肘。正如書中吳非講的一句話:「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但你也可以選擇放下。」

原文網址: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但你也可以選擇放下 — 小說《都挺好》

 

 

 

 

[轉貼]願傷痛不再相傳,《都挺好》不止是一本關於原生家庭的「綠皮書」

--------------------------------

新科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中,「綠皮書」是美國平權運動時期的一本黑人出行指南,用於提醒黑人繞開那些可能讓他們送命的禁區。主人公唐·謝利卻用一場勇敢的南方巡演,表達自己的抗爭。因為「唯有勇氣,才能改變人心」。

這不禁引人深思:在隔閡、偏見、衝突深重的人群之間,一部讓彼此表面相安無事的「綠皮書」,顯然是不夠的。無視和妥協,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本劇以寫實的視角、細膩的剖析,帶領觀眾深入洞察原生家庭的罪與罰、傷與痛,並見證一家人在磕磕絆絆的共同成長中,最終融化堅冰。 

戲劇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火藥味兒爆表的蘇家作為典型原生家庭之痛的高度濃縮,它一定會激發觀眾不斷審視並思考:我們的生活中,是否也埋著這些「雷區」?是漠視它、繞開它,還是直面它、拆掉它?儘管眾多觀眾一開始看得悲憤交加,但是很快覺察出了作品的終極指向——原生家庭欠你的,縱然一地雞毛,也要自己找回來!

  

「都挺好」的表面風光下,映照萬千家庭的五味雜陳

子女與父母的代際碰撞總能衍生出各種話題,並持續占據熱度中心。兩代人的關係奈何成了刺蝟之間的擁抱,明明想靠近,卻又被「扎」傷。

 

有這樣一段話惹人喟嘆:「我們等了一輩子,都在等父母一聲抱歉。父母等了一輩子,都在等我們一聲謝謝。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等到。」我們本就是不擅長說「愛」的民族,所謂的含蓄與忍耐,讓親情變得更加五味雜陳,一言難盡。

 

《都挺好》所展示的,是一個在外人眼中「都挺好」的家庭。

然而,隨著蘇母的突然離世,毫無主見卻又自私、小氣的蘇父的安置和後續生活問題,打破了遠在國外的大哥與本城的二哥、小妹三家的平靜生活。蘇家被隱藏和壓抑許久的「隱患」,層層顯露,不斷爆發。

 

表面風光之下,原是一地雞毛。

父親蘇大強面對強勢的妻子,大半輩子過得謹小慎微。妻子離世之後,他儼如爆發的火山口,試圖用貪婪和炫耀來彌補自己大半輩子的窩囊,成了一個無理取鬧的孤獨老人。

  

老大蘇明哲常年在海外求學打拚,母親的離世激發了他對大家庭的內疚感,一心要挑起家庭重擔,卻又力不從心,致使妻子孩子與其不斷疏遠。

老二蘇明成深受母親的溺愛,長大後繼續「啃老」,有小聰明卻無大智慧。 

老三蘇明玉從小就不被母親待見,十八歲起就和家裡斷絕了經濟往來,靠著自強與拼搏,事業有成,她倔強而堅硬,實則內心柔軟,頗有擔當。

 

明哲、明成、明玉是三種典型的中國式子女:一個是「傳統長子」,大包大攬,負重前行;一個是「巨嬰」一族,精神上遲遲沒有斷奶;一個是和原生家庭激烈對抗的叛逆者,被親情所傷,於是缺愛又怕愛。

 

在急速變動的社會中,每位家庭成員承擔的責任、遭遇的無奈、體驗的況味更趨多元而複雜。《都挺好》將這些鮮明而極致的人物形象集納在一起,註定是「天雷勾地火」,但也得以讓我們跳出自我框架,用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觀摩和思考家庭關係。

 

正如侯鴻亮所言:「《都挺好》創作出了影視劇中不一樣的父輩角色,把家庭中老人的很多缺陷和缺點都表現了出來,這跟我們以往認知中『父慈子孝』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呈現出了很多現實原生家庭的狀態。而其中的很多話題,相信觀眾也會特別有代入感,覺得是自己的身邊事。」

 

 

既是受害者,勿要再做加害人

在《都挺好》這部劇中,蘇母戲份不多,卻意義重大。蘇明玉說,自己最恨的就是自己的母親,這麼些年自己吃盡苦頭,這麼好強努力,就是為了讓母親知道她是錯的。但她發現,自己竟然成為了自己最恨的人。

 

蘇母的命運又何嘗不是如此?

她出生於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家庭,與蘇大強的婚姻只是娘家的鋪路石,明玉的出生,讓她失去了追求幸福的最後希望。一味被索取、被吸血的她,把自己的不幸投射到了唯一的女兒明玉身上。

既是受害者,亦是加害人  這才是《都挺好》所展示的最令人唏噓的現象。所以,這部劇絕不是為了揭開家庭的瘡疤,而是要以勇敢的態度去直面陳年發炎的膿瘡,將之剜掉、消毒、縫合,讓它不再持續潰爛,損害健康的肌體。

大概,從未有哪個時代的代際關係像當今這樣碰撞激烈,在親情的對抗裡,根本不會有輸贏,唯有一種解題方式,那就是攜手站到問題的對立面。 


《綠皮書》中,舉止粗俗、以貌取人的白人司機托尼對黑人鋼琴家唐·謝利在解釋自己的言行時說:「我沒讀過什麼書,也沒見過什麼世面,不像你受過高等的教育,還認識總統」。言外之意,隔閡與偏見,也許是格局與認知的局限造成的。面對矛盾,與其以咄咄逼人的姿態去討伐,爭個你死我活,倒不如在走近並走進中,敞開懷抱,好好看看彼此的心。記住哦,「世界上孤獨的人都害怕邁出第一步」

 

在一篇講述原生家庭的罪與罰的文章中,也有一段類似的令人醍醐灌頂的表達:「長大以後,我們總會漸漸與我們的父母和解,明白了他們也只是普通人,面對生活的重錘,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堅強,明白了他們曾經內心的掙扎,因為我們也在經歷著。」 

對於我們這個連在宇宙中「跑路」都要帶上家園的民族來說,無論家裡裝了多少恨,它都消解不了愛。《都挺好》的主創們說得極好,或許每個家庭都是一個不等邊形,雖看似不方正,但每一條斜邊都是合理的存在,如果人無法和命運對抗,為何不用自己的餘生來和命運和解呢?

為人父母者固然需要反思,為人子女者也該有所審視——待《都挺好》收官之時,願大家都能找到一個理想的答案。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entertainment/yb36nzb.html


 

 

 

後記:

從小受到家庭重男輕女、不被待見的女主角,看似堅強,人情淡漠的她,但會不會也有片刻,渴望被愛,被關注?

 

其實親情這種看似不可割裂的關係,卻比人們想像中要脆弱。

越是最親密的人,越會忽略彼此感受,越容易被傷得最深。

 

而我們,能否像女主角一樣,最終放下心結?

其實,在我身邊也有這樣的重男輕女家庭,也遇到過類似蘇明玉這樣的遭遇的人。但是生活畢竟是生活,並不是電視。她們很多選擇了怨恨,甚至是與家人決裂,直至最後的生死離別,卻依舊無法放下那份怨恨。

現實,作為普通人的我們,生活也有一地雞毛鍋碗瓢盆,現實的怨恨的確可以根植內心無法驅散。然而有時我們都應為自己過得並不幸福,或我們自己的內心深處始終存在著這樣的一處傷痕,經常的疼痛,甚至是痛徹心扉。

 

原諒其實並不容易,放過別人或許容易,可是放過自己哪有那麼簡單嗎?

對於重男輕女的禍害,除了傷心,我們能做什麼,畢竟對於活了數十年的長輩們,性格固執不易改變,而希望改變她們的想法,是極為不可能。即使嘗試,也多數會失敗,上一輩的思想,非常的根深柢固,不易改變。唯一可以做的或唯一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只剩下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態,凡事放輕,不去計較,不去想;怕受傷時,不去觸碰,因為明知會受傷害,只能繞過,只能避開。

但令小第感到欣慰的是,故事女主角帶給我的,就是她一直以來都十分堅強,對待家人內心一直十分善良且溫暖,即使與其母疏離但也不失親情的做法,這與小弟的太太極為相似,實在令小弟欽佩。

雖然其母有著對女孩子很不公平的思想態度、行為和做法等,但每次看到女主角都報之以情,不能對家人致於不理,真的是。。。十分真實。。。

 

女兒總是會原諒父母,為父母操心,實在是讓旁人感到非常心疼。

而家人重男輕女的思想以及家人說出一些極其傷害女兒的說話,也實在是傷透了女兒的心,並讓人看得生氣。

 

然而,

「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有些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但是,

「既是受害者,勿要再做加害人!」

 

我們凡事應以體諒,並應懂得審視原生家庭為自己帶來的影響而作出反思,將上一代的禍害停止,努力地堅持改正做好,為下一代兒女做個好榜樣,並把家人的傷害報之以同情和寬恕,嘗試學習去擁有這胸襟,才會懂得放下。

那些受過的委屈、流過的淚,只有自己知道,雖然傷疤只是結了痂,並非消退不見,只願類似的事情不要再上演,傷疤不再被撕開,這樣才能進一步學會看開和放下。

 

雖然無奈,起點不能改變,但終點去向,我們自己卻能選擇。

我們唯有原諒父母的不完美,也知道我們的人生也不可能再重新來過。

學會接受,慢慢學懂放下,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成為更獨立、堅強、不逃避、有勇氣、肯擔當、敢面對、不壓抑的自己。

 

「父母等了一輩子,都在等我們一聲謝謝。」

我們就多點說聲謝謝吧。

 

「我們等了一輩子,都在等父母一聲抱歉。」

但我們知道現實遺憾的是,大數人都不會等到的。

 

畢竟,每個人都要學會與自我和解。

 

因此我們做子女的,即使多怨恨自己的家人有多麼的偏心、多麼的認為不公平也好,父母做得不好、做錯了也好,我們也不應吝惜真心地說聲謝謝,因為父母的確在小時候有養育過我們,當然如果父母付出得越是少,這聲謝謝他們只會越覺得慚愧;但相反,若他們有真心付出過、愛過我們,這聲謝謝,會為他們帶來無限窩心。

而作為父母的我們,也必須多點向自己的兒女表達愛意,不要只有行動,更應該同時把愛說出來,說出口,讓他們感受到這愛意,這沒有條件的愛,「無論妳聰不聰明、乖不乖巧、聽不聽話也好,爸爸媽媽也是愛著妳的」,這才是真正無條件的愛,這才是父母最應該給予孩子的和常掛嘴邊的。

除了重男輕女的禍害外,小弟開始也關注原生家庭問題的影響,注重身為家長的自身品行,尤其對下一代所造成的影響,將會是極其深遠。

我們不是要責怪我們的父母,而是應該去了解自己的問題是否基於來自原生家庭的問題和影響,當有了自我審視,加以認知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要開始改正自己,從而避免傷害在我們身上延續,甚至蔓延向下一代。

 

感恩這套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讓我看到糟糕的原生家庭問題,以及取材自真實生活中,女主角蘇明玉對遭遇上,作者阿耐給了我們一個應所採取的態度和行動,來帶雖不能算是喜悅但已較正面的結果,這帶給我很多啟發,使我有著反思的空間,並反思其結局的含意,這對我人生心路歷程、尤其太太成長的心路歷程,有著更全面的體會。而面對生活上問題不斷的出現,我們對事情的看法也開始有著改變,希望透過繼續寫下這一系列的心態文章,可以一步一步地走向釋懷,除了給予自己力量,能有個不斷反思的空間,也希望分享給大家,給予有著同樣境況的人們鼓勵,也鼓勵自己,有著一個更堅定的心去堅持做正確的事,應對生活大小事情。

謝謝。

18 則留言:

  1. Hey I am June Summer5月 03, 2019

    其實我家也是有重男輕女的情況,但我覺得不應因此責怪父母,尤其是當我也當上媽媽之後。因為每個孩子能夠平安健康的長大,都是因為父母犧牲了許多東西換來,比如我自己,犧牲了在職場上拚個更高的職位,換來更準時下班照顧孩子的機會。父母的犧牲,我們做兒女的未必看得見,也未必知道,如果著眼點只是個別事件,的確會令人很氣憤,但放下自己的憤怒去回想所有事,不難發現父母都愛孩子,無論是男還是女。當然有些家庭父母真的偏心得很嚴重,但與其去埋怨父母,為什麼不自己想辦法實現自己的夢想呢?以自己為例,唸中六中七時,父母都沒錢供養我去補習和付中學學費,我打工,加上申請資助,把費用全付了,是不是父母不幫我,我就不去唸中六中七,甚至不能上大學呢?與其花精神心水怪責父母,不如多想幾個辦法自行解決問題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June姐的留言。
      我相信「不依賴,就不受傷害。」在這方面,小弟也有類似經歷,沒有學費生甚至活費,去兼職或去借錢然後打工慢慢還,這小弟反而視為感恩,視為磨練,用勞力工作和思想段練,造就今日財務獨立的我。
      小弟也同意花精力找方法,這是富人的思想。

      但心靈上的傷害,很少人提,小弟也視這不為磨練。
      (小弟只想透過反思,討論交流一下原生家庭問庭)
      小弟其實不是怪責父母,也不想訴說父母的不是,而是想指出有些父母的一些思想上甚至行為上的不正確,比如虐打、辱罵、長期以來的忽視、以一些自認為的大道理強加子女身上、甚至控制其人生自由,這些「不孝」、「我是你爸媽就要管」、「生了個這樣的畜生」、以自殘甚至自殺來威脅,等等,這些都是一些有形或無形的家庭暴力,並將導致做成兒女的一些心理陰影或創傷。
      對於這些經歷,慶幸小弟和太太都沒有遇到,但卻近距離見識過,令小弟反思,想想父母或多或少,有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情,反思自己,有沒有受到這些事情的影響,而遺傳了上一輩的缺點或不好的特質,從而使自己變成自己最討厭的人或過份地變成另一極端的人。

      我不是想為自己的缺點甩鍋,而是當為人父母後,我開始審視我們自己有否一些的人格缺陷,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下一代。

      刪除
  2. 為何猫狗是寵物,猪牛是食物?為何美金沒有金本位,比特幣沒有實物也有價值,答案跟重男輕女應該一樣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道行很高,佩服。

      延伸:
      POINT 1:A女無能,B男能幹,但A女受重用。
      POINT 2:明明三妹讀書能幹,為什麼她可以輕鬆嫁人靠丈夫,而我這大哥要遠洋讀書? 我只想做個麵包師傅!!

      刪除
    2. 師父一句,果然令弟子又再領悟多一點。

      刪除
  3. //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有些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這句令人十分感慨。放下也許是最佳且唯一的藥方。恰恰大部份人一生都無法學懂學下。有很多問題,是否只有一條路? 還是,在一條掘頭路旁,其實往往都有另一條出路。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原來還有另一句相近的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刪除
    2. 要治療童年,相信要明白上一輩為何會有這樣的思想,這可能是其上一代、其時代、其經歷所帶來的影響,明白了自然容易看開,不明白但當你為人父母時,就要學懂放下。。以免影響一下代的童年。

      刪除
  4. 看到喜歡的電影或劇集,我也會摷相關評價和資料。這樣可以用不同層次再思考。
    以前曾經有個同事咬牙切齒地痛恨去世的父親重男輕女,將所有遺產都留給兒子。。。這也"算",連老伴斗令都唔俾,話啲仔會照顧。而在逝者腸癌期間,枕邊人的付出係完全無視,傳統觀念上晒腦。。。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小弟也很喜歡這習慣,借助別人的思考,的確豐富了給自己的反思。
      對於你同事的經歷,我近日看過一個叫「父母皆禍害」的小組,內裡都是一些受過傷害的兒童,尋求救助、撫平傷口的一個地方。可能其群組的名稱十分刺耳,多數讓人不舒服,不過細看過後,雖然內裡有很多令人心寒的故事,對於父母的說話,總有「聽過比這更難聽」的回覆,但我應為,其群組名稱,應該更好地改為「雖然我的爸爸媽媽總是傷害我的身體和精神,甚至正在摧毁我的生活,但我知道他們還是愛我」的名稱,會更合適和切合主題。
      雖然群組裡可能出現傾訴不同程度的父母“罪狀”,但從最後一位管理員所述,他們主要都是幫助那些受過傷害、有陰沈面的孩子,建立自信和重回正面的人生,先對追求自主人生的他們說你沒有錯,錯的是父母不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協助他們引導自己父母改正,而當不能改變父母時,也最少能自主獨立起來,不走向兩極化,回復正常軌道。
      因此,自尊自立是那群裡的最基本訴求,但當有人抱怨父母不肯資助自己購房、結婚、幫忙帶小孩的時候,一定會得到「不依賴,就不受傷害」的回覆。
      而在這裡,小弟也想效法這點,希望師姐的同事能把傷痛停止在這一代,把對自己的不好經歷視為課題而不是遭遇,好好正視自己有否被影響並不把影響延續下去。
      有時小弟會想想自己為何會過份地節儉,原因可能並不是因為父母也很節儉,而是因為走向另一個極端。
      現在得到止凡兄的引導,希望自己現在正回復平衡,好好改正自己自身的缺點。
      希望共反思、共勉之。

      刪除
    2. 這回應含金量好豐富👍👍👍
      接近30年前的同事了,冇做份工後冇聯絡。而且我認為要看人與人的交情 信任度 緣份深淺 自己有冇相關能力來衡量是否適合俾建議。例如現在樂兄的有緣人就是止凡,而你對唔同人的提議都是虛心思考同選擇,是很好的特質。
      孝道在我們的血液內根深蒂固代代相傳是有其原因和功能,父母也是背負著原生家庭的陰影,但到某種極端程度出現時,人也需要學習反傳統和啟動保護自我機制。不能愚孝。
      我們有幸在此時開始察覺以前發生的事對自身累積影響從而慢慢順藤摸瓜地拆解心結,逐漸取得平衡和平靜的心境。
      祝順利順❤

      刪除
    3. 謝謝師姐的讚賞,樂兄這個名字好像不錯,感覺比AC更能帶給別人正面樂觀的感覺。止凡兄確實是小弟的有緣人,也令我有緣地認識到各位。

      謝謝,我也希望靠著這一路反思,一路解開心結的同時,把這些思路貼出來,為自己為別人也好,希望重看文章的人們或自己能回復平靜。

      刪除
  5. 影評太多, 看不完! 但也能感受這部劇有多紅呢!
    作為過來人, 很明白兄弟姊妹間的資源衝突有多激烈.
    不過好在現實可能不如電視劇般有趣, 因為仇恨也終有放下的一天, 而解決方法也比問題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雲淡兄留言持支。

      雖然已把自己的思路文章記錄分為三篇文章,但每篇文章還是有一萬字以上,的確太長了,說聽抱歉。
      第一篇這篇是重男輕女帶出的原生家庭問題,第二篇是面對原生家庭問題我們要如何面對,第三篇還在編寫中。
      可能有些人的家庭沒戲劇般複雜,但現實比戲劇更複雜的,我的確是看過的。
      希望有同感的人不多,但也希望這裡能給有哄嗚的人,有一個看開和反思之地。

      刪除
    2. 提外話, 昨天看過TBB的東張西望, 發現隨了恨不肖父母外, 也有人在恨不肖師長, 甚至事隔十多年, 也不惜以犯罪的方式報復...
      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322492/%E8%A2%AB%E7%BD%B5-%E5%9B%9E%E6%94%B6%E6%A1%B6%E7%9A%84%E5%BB%A2%E7%B4%99-%E8%88%8A%E7%94%9F%E8%80%BF%E8%80%BF%E6%96%BC%E6%87%B7-%E5%86%8D%E9%81%87%E8%80%81%E5%B8%AB%E9%8A%80%E7%B4%99%E6%8B%8D%E9%9D%A2%E5%A0%B1%E5%BE%A9

      事主的表現可能雖然很可笑, 不過大家也可能低估了小時候遇到的傷害, 是如何能持久地折磨著一個人

      刪除
    3. 可怕,即使我們有著別人的影響或童年陰影也好,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後,改變自己是我們成長的課題。

      刪除
  6. 近來我家也流行看這套電視劇,不過,AC兄不說也不知原來咁出名~~~~~~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Oscar兄原來也有留意小弟的網志,感謝支持。
      對,這部劇不看不知道,所有演員的演技都非常出色,可能是劇本的緣故吧,尤其是飾演蘇父角色的那位(一時不記得名字了,對藝人不是很熟悉),太過真實了。😂😂
      這位老演員曾這樣教授飾演女主角演員說,對家人沒有單一的感情,對代這樣一個家庭的感情,理應是複雜和百感交集的。可能就是這樣,令各位角色的感情和對手戲時,演得份外真實。。😢真實得有點可怕。。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