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鱼魚漁 持續價值投資篇》 一切從芝士開始


收到Rexh兄的短訊邀請,為他和Sam兄的新書寫序,能被他們信任,深感驚喜和榮幸。

 

記得對Rexh兄的第一個印象,是其「待熊基金」的理念,用一個簡單想法,就把儲蓄、複利、等待時機再買入的概念融合,並發揮得淋漓盡致,因而被其投資理念深深吸引著。

 

第一次接觸,是在一個「七十後皮老闆」的WhatsApp群組裡,有幸被他們主動邀請,以公益捐款收據作為門票,參加他們的《魚鱼漁》價值投資薈課堂。除了慷慨地教授人們投資知識,更推動慈善公益,感覺他們有著崇高的抱負,回饋社會,授人以漁,傳授知識,讓人終身受用。

 

Sam兄在分享會上向小弟真心奉上個人己見,教授不斷換入優質資產的股樓兩邊走心法,對此很有得着,更因為這樣,啟發了小弟發掘一條全新的生活投資道路,實在感激不盡。

 

而作為大灣區其中之一的香港,在201918日,香港四大貨櫃碼頭公司成立了香港海港聯盟,其業務佔全港集裝箱碼頭業務95%以上。但可惜的是,香港已從2014年的世界最大集裝箱運輸港口,下跌至2017年的全球第五位,預期排名還會進一步下跌。與十年前相比,香港的優勢已逐漸消失,原因是內地的航運基建等設施,在近年的急速發展下,以更平的價格,便已提供相近的港口服務,相對之下,香港雖然也有進步,但其競爭力相對其他快速成長的地區,正在不斷下降。

 

作為一位八十後港人,看着香港的業務越來越單一化,人工增長變得越來越慢時,很明白同輩的朋友,尤其是無產階級的,在按揭政策不斷收緊的情況下,感到向上流的大門進一步關閉,看著已上岸或佔有資產的人士,有一種望塵莫及的感覺;而面對前路茫茫,年輕人感到無助,筆者是很理解的。

 

但筆者希望讀者能轉換以另一種心態去閱讀此書,因為有一班人,無論在任何處境,都在努力地自強不息,擅於發掘機會;在大部分人還在抱怨時代的不公平、沒出路的時候,這班人已向不同的發展中地區出發,去探索、了解、考察,並鎖定目標,等待時機,看準機會就出擊,買入更多能為自己帶來現金流的資產。

 

而作為一名打工仔,在內地掘起,國內基建、科技、各行各業的急速發展下,如果我們還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相信能力和見識將會或早已被內地所超越,並越拋越遠。在檢視自身價值的同時,有沒有發現我們港人的優勢已逐漸消逝?想想為何我們的工資就要比別人高呢?

 

慶幸的是,我們生於大灣區人均GDP和收入較為高的地區之一,可以選擇到生活水平較低的鄰近地區,以購入優質的物業資產;又可以運用香港穩健的金融體制及成熟的投資平台,以買入優質的公司股票。

 

而更感恩的是,筆者能誠意向你推薦此著作,主因是此書與坊間的房地產投資書籍不同,不是以推薦股票號碼或買那個地區的方式,而是透過分享對每個地區的經濟數據、規劃和看法,教導人們如何去了解該區的價值和發展潛力,從而選擇自己合適的投資項目。正正是「授人以漁」的理念,也是筆者第一次看到以價值投資的方式去分析大灣區,更是股樓相容的價值投資代表作。而當中加入有趣的芝士理論,更有效地提醒人們應該重視那四種東西,才能在面對風險時,防止損失,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而這四種東西,也是筆者一直非常認同的,但以這麼有系統的方式檢視並套用到房地產中,卻是世間罕見,非常值得大家學習。

 

在後尾的彩蛋部分更是精彩,他們各自分享多年來的投資心得,是已經達至財務自由的人所分享的一套致富心法,能看見其價值的人會視為寶物,比起他們深入研究找來的數據更加寶貴,原因是數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過時,但他們所分享的投資理念和方法,卻是經過反覆驗證得來的,是歷久不衰,你我若能學會這投資心態,將會一生受用。

 

最後,希望讀者能從這本書看到其價值,開啟你對大灣區的眼界,啟發你正確的投資態度,「認真對待,修正錯誤」,這是筆者希望的,相信也是作者所想。

 

謹祝Rexh兄和Sam兄此書一紙風行。




後記:

這次是小弟第一次替Blog友寫序,記得收到Rexh兄和Sam兄的邀請時,第一感覺是非常高興,因為能被曾教導和鼓勵過自己的前輩信任,是一年十分奇妙的事情,有種被肯定和再次被鼓勵的感覺。

雖說是邀請小弟寫序,但我反覺得是給小弟一個學習和嘗試的機會。

因此從作者的特點開始,再到他們的無私分享的風格,再透過單簡的敘述,帶出書中主要的內容和作用。最後,希望能透過自己認真負責的態度,把我從書中得到的感受和認知帶給讀者,引導大家如何去閱讀這本天書。


P.S. 由於這本書大多數是圍繞大灣區樓市和香港股票市場的投資前讀物,因此對於港內兩地的朋友特別容易體會;對於第一次買樓(不論是香港樓還是內地樓),和進入股市的新手尤其有用;而對於擁有良好心態的投資老手,也是一本很好的決策書和投資前的心態和守則checklist,以讓大家保持在一個不敗之地,走向成功,幫助自己時刻保持在適合的道路上前進。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對孩子教育的想法


凌晨三點醒來,睡不著,看看文章和回覆一下感想,並希望分享一下作記錄。


http://happyvalleyjockey.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html

出來吹水同埋寫文等等的廣度,其實又係靠自己不斷咁學習同埋思考得來,這正正係西方教育遠比中國教育好的地方。傳統教育著重背誦,抄寫,操練,這培養到小朋友的刻苦,同埋堅毅。但創新方面亦有所欠缺。」


小弟留言:「謝謝小子兄,的確是很好的反思,我非常同意西方教育在人越大越出來社會越能幫助佢人生上遇到困難時解決問題,而刻苦和堅毅,相信這可以家長自小培育,尤其是中國家庭成長的我們,相信這刻苦和堅毅方面能協助他們。

更同意未來世界發展,的確創新、熱愛探索對小朋友來說,比起背誦,抄寫重要得多。

因為現在什麼都能google,人的計算能力和記憶力都不及電腦,或調返轉講可以靠電腦協助。

因此我們要操練的,應該是我們的思考能力和小朋友的思考能力。

最後還有一樣基礎,就是很想教曉孩子的

就是不斷閱讀,增廣豐富自己的知識。

重複閱讀練習,令喜歡的點子或別人的強項,變成自己的東西。」



https://junesummerinvest.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10.html

「有人跟我說,私幼學費很昂貴,不化算。我覺得那是只要少去幾次日本旅行就可以省下的開支,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困難。私幼也有便宜和昂貴之分,唸不起昂貴的,唸便宜一點也可以,豐儉由人。我所接觸的家庭,大部分都願意花錢去旅遊,卻不願意花錢去唸私幼,實在令我很費解。」


小弟留言:「的確應該投放多點資源在小朋友的發展上,尤其是幼兒時期,這對小弟是很好的反思和提醒。謝謝June姐的分享。」



https://find-kindergarten.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13.html

「不論從任何角度來看,教育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令個人改進或增值.宏觀來說是令社會更美好。也許自從人類始祖開始,人類便以不同模式來傳遞求生能力和思想文化,隨著時代改變,人類接受教育的時間越來越長,到了今天,現代社會的孩子差不多花了二十年學習,這個過程這麼漫長,在現今交通工具發達的時代,一個孩子所經歷的教育,便不受制於地域的界限,所以,學生們到海外升學選擇和機會,相比以前的孩子便多得多了。」


「再看看今天社會上的知名人士,便會發現有很多政界中人、高官要職,他們並不是在香港就讀大學,在海外升讀的亦不是什麼名牌大學,他們拿到學位或專業資格之後,便回港就業。另外,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便是這些原本學業成績不足考入本地大學的學生,到海外升學這數年,給他們一個良好的語境練習外語,讓他們回到香港工作的時候,他們和外籍人士溝通的能力,反而給他們在職場或仕途上力爭上游很大的幫助。」


小弟留言:「很有共鳴的分享,謝謝。

所以希望女兒能在真正的國際學校學習,環境語境和不同國籍的同學,除了語言能力,還能幫助培養她有國際視野和思考等能力。

但不論在那裡讀書,最重要是教曉她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保護好她的學習興趣(尤其是現代家長只會強迫和扼殺小朋友的學習興趣),而最希望的,是傳授她閱讀書籍的興趣,因為閱讀是人生學習的很好工具,而學習、思考、和實踐,才是人生成長的基礎,認清基礎,相信對選擇教育時,就會更加明確。」



後記:

有時自己的留言或回覆可能比一篇短文還多,有朋友提醒不多點記下來或再分享有點可惜,因此試試即時記下並分享。

突然想起積奇哥的一句說話:「在越小的時候提供越多資源給小朋友,將來大個時需要的資源則可能越小。」

不知各位家長又是如何想的呢?


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做個好爸媽》 - 孩子愛哭鬧?


一直以來,小弟可能在外人眼中被認為是一個好爸爸,但我內心卻不這麼認為,因為只要當與孩子朝夕相處時,就讓我意識到自己更需要虛心地學習如何做父母。畢竟我們做父母的年資,也只有在真正有了自己的孩子時才開始。對於學習育兒的經驗,要看如何學習才有否機會增加;而對於成長速度,則要看自己有多渴望想做個好父母。而坦誠地說,我的確很渴望成為我女兒的好爸爸和太太的好丈夫,只因我愛她們、在乎她們,因此希望不斷進行回饋,以加強自己的學習和成長。


可是現實的是,對於育兒方面,我和太太經常不知道怎樣做才能改善現況。原因是,即使我們每天都對自己說:「今天將會不一樣。」也好,但現實卻是每天都只是前一天的翻版。為要看手機、不吃飯而要吃糖果,發脾氣;為了在公園繼續玩耍,而訓地下;為了繼續能爭取多一點的玩樂時間,而不願意去睡。


媽媽為了戒掉長輩給她看手機的習慣,可算是花了不少心思和精力,利用陪她手工勞作作代替;為了女兒的健康和減少她吃糖果的次數,則用兩歲兒童能吃的魚肝糖作代替及限制數量;為了讓她有足夠的玩樂時間放電,太太每天都一定帶她到戶外玩個夠;到了晚上我們就合力地給她洗澡、吃飯、玩一會、飲奶、刷牙、講故事,然後盡力控制能讓她在固定時間裡睡覺。


雖然看似不錯,但其實每一天,都很難避免她哭鬧的情況,除了每天的工作、家務,照顧孩子的起居飲食和生活規律,的確成了我們的主要任務,尤其是全職媽媽的太太,每天還要面對女兒的百厭頑皮,似懂不懂的反應,加上不吃飯、鬧脾氣、容易哭、訓地下,總是被她折騰得精疲力盡。而和大多數家長一樣,其實我們都很渴望想知道別人是怎樣育兒的,尤其是如何能做到一方面能給予她自由,一方面又不失分寸呢?


自問我們已經不是什麼怪獸家長,我們已是會鼓勵小朋友去做自己,很樂意地看見她自由去選擇做任何事情,任由她去嘗試、去犯錯。在人們眼中,我們反而是放任過頭了;也開始懷疑長久下來,這會不會就是使她容易哭鬧的原因。


但我反思了許久,其實這方法並沒有錯,也讓她開始建立她的自主人生,也讓她很喜歡這個世界,熱愛每天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超喜愛上學,更捨不得早早去睡,(但也正是這原因,讓我們頭痛不已)。


而在放任的同時,其實我們也有底線,底線就是安全,玩樂時只要不涉及性命安全或危險;吃的食物不損及肝臟、胰臟、腎及大腦等器官,我們都任由她玩、任由她選擇。


因此問題出現在那?

為何孩子總是不聽話?

為何孩子總愛哭鬧?

為何孩子總和父母吵架?

為何孩子總是跟父母對著幹?


若有以上問題,我想做父母的我們,還是應該好好反思,問題其實很可能還是出現在我們自己身上而不自知。


問問自己,我們有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理解他們嗎?


可能大多數家長都會覺得自己是有的,因為大家都可能認為自己是有同理心的人,因此認為那也許是別的父母才會不去了解孩子的感受,但自己不會這樣的,自己不會覺得自己是沒有理解自己孩子感受的。好吧,那我們看看以下三段的對話:


第一段、

孩子說:媽媽,我累了。

媽媽說:你剛睡過午覺,不可能累。

孩子大聲地說:我就是累了!

媽媽說:你不累,就是有點愛犯困,趕快換衣服吧!

孩子哭鬧說:不,我累了!


第二段、

孩子說:媽媽,這兒好熱。

媽媽說:這兒冷,穿上毛衣。

孩子開始哭鬧地說:不,我熱。

媽媽說:我說過了,“穿上毛衣!”

孩子開始憤怒地說:不,我熱!


第三段、

孩子說:這個電視節目真無聊。

媽媽說:不會吧,多有意思啊。

孩子說:這節目真傻。

媽媽說:不對,這多有教育意義。

孩子說:這節目真爛!

媽媽說:不許你這麼說話!


事實是,我們作為家長,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否定孩子、否定孩子感受的父母。


一、「孩子的感受!」

而在現實中,原來我每一次都會不知不覺地,一遍又一遍地告訴我的孩子不要相信他們自己的感受,而要依靠我的判斷。因此當我意識到自己有這樣的言語行為後,我決心改變自己,再次不斷閱讀,尋找改進自己的智慧,最後我找到了,原來像學習投資道理般簡單但卻又不容易的東西,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他們的感受。」


二、「關係的建立。」

對於父母和孩子,不管怎樣說都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感知和各自真實的感覺,而感覺是沒有對與錯之分。因此我想到如何建立關係,是育兒重要的一步,更反思家人的關係是基於什麼而建立的,是不是孩子是我生的就代表能永遠維繫著家人關係?是不是有血緣關係的就等同建立了家人關係?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夫妻本生沒有血緣關係而能夠變成家人,而孩子更不會只因為有血緣就能永遠與父母關係維持良好。


三、「與之共鳴。」

當發現這一點之後,我發現關係其實是建立於是否在意對方感受的這一點上,但單是在意並不足夠,我們還需要發自內心地去體會孩子的內在感受,和學習如何去理解孩子、甚至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透過使用適當的言語和技巧,讓做家長的我們回到與孩子站在同一個平面上,而不是對立面,只需傾聽孩子的說話、回應她的感受,與其產生共鳴,就能有很大的幫助。


好比如,假設你是某公司員工,老闆今天差遣了你一項特別要事,但因為你今天的工作要事實在太多而忘記了,更忙到連午飯也沒吃,怎料老闆在放工時卻走來向你大罵,責罵你把他的要事給弄掉了,正當你想解釋之際,老闆卻對你大吼:「我不想聽你解釋!我花錢請你不是讓你坐在這裡無所事事的!」這時所有同事都在場,只是他們裝著沒聽見,而你也收拾東西下班。在回家路上,你遇見一位朋友,這時你心裡很郁悶,你也把剛才發生的事告訴朋友。


而朋友則有以下八種方式來回應你,不妨寫下你會有何感受:


  1. 否定感受:「這沒什麼,不值得你這麼郁悶。你可能只是太累了,才小題大作。來,笑一笑吧。」
  2. 講大道理:「生活就是這樣,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看開些吧,因為世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事情。」
  3. 給出建議:「我告訴你怎樣做吧,明天一早,走去向老闆道個歉,別理會其他小事,繼續工幹,保住份工要緊。」
  4. 提問:「是什麼事情讓你竟把老闆給你的要事給忘了?你不知道掉了老闆的要事他會生氣嗎?以前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嗎?為什麼你不追上前去解釋?」
  5. 偏袒對方:「我能理解老闆為什麼要如此生氣。他可能也壓力大吧。他沒有天天對你這樣,已經算對你不錯了。」
  6. 過份同情:「真可憐!真是太糟糕了!我真為你感到難過,我都想哭了!」
  7. 用心理分析,裝作了解你:「你這麼難過,有沒有想過是你把你老闆當成了父親的角色?小時候你總是怕讓父親失望,因此當老闆責罵你時,你又把往日的情緒帶回來。」
  8. 產生共鳴(試圖去了解對方感受):「今天對你來說真是糟糕的一天,承受了這麼多壓力,又在同事面前捱老闆訓,心裡一定不好受。」


沒錯,當人聽到不同的說話方式時,內心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在這說說我的感受:當我難個或受到傷害時,我最不想聽的就是建議、大道理、心理分析或是別人的看法,因為這只會令我感覺更差;而過分同情讓我覺得自己太可憐;提問讓我產生防範心理;但最激怒我的,是否定我、說我的感受是毫無道理的。這時候我通常的反應就是:「算了吧,再說下去也沒有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願意傾听,認同我內心的傷痛,給機會讓我多說說自己的困擾,我就會沒有那麼郁悶和困惑,也更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面對的問題。

我可能還會對自己說:「老闆平時還是不錯的⋯⋯我當時應該馬上認真處理那份報告⋯⋯但我也不能假裝這事沒發生⋯⋯好吧,明天早點到公司,先把報告完成⋯⋯不過,到他辦公室交報告時,我還是要讓他知道,他昨天那樣對我,讓我很難過⋯⋯另外,也讓他知道,以後對我有看法,最好單獨和我談。


而這個過程不但對大人適用,對小朋友也同樣適用。因為如果我們也能用心傾聽孩子,與他們產生共鳴,那個也能有助於子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勢助孩子面對感受的技巧:

  1. 全神貫注地傾聽;
  2. 用簡單的話語來回應他們的感受。例如「哦」、「嗯」、「這樣啊」等;
  3. 說出他們的感受。

圖例一、




圖例二、




圖例三、





四、「學習描述孩子感受的技巧。」

但比起言語技巧,更關鍵的,是我們的態度,如果我們沒有真正和孩子產生共鳴,無論我們說什麼,在孩子眼裡都是虛偽的,都只是想對他們進行操控的行為罷了。只有我們真正與孩子有共鳴,再加上一點點的技巧,才會有效打動孩子的內心。


就像投資道理一樣,我們必先有良好的心態,才能走向成功,如只有技巧,最後可能只會走往錯誤的方向,但若有好的心態,加上學習到好的財務知識,使用一些技巧如估值工具,往往就能使你更輕易取得成功。


而在學習和使用這育兒的言語技巧過程中,最難的恐怕是傾聽孩子情緒的宣洩,並說出他們的感受。這需像學習投資心態一樣,需要我們不斷地演練,才能慢慢看到孩子的內心,從孩子的敘述中確定他的真實感受。說出孩子的內心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旦孩子知道他們在經歷什麼樣的感受,便能開始着手幫助自己。


現在起我們懂得先了解孩子的感受為優先,但假若以下情況發生,你又會懂得如何去描述嗎?


  1. 孩子說:「我真想打傑克一巴掌!」
  2. 孩子說:「就因為下點小雨,老師就取消了我們的校外活動!她真蠢!」
  3. 孩子說:「瑪麗邀請我參加她的聚會,但我不知道該不該去⋯⋯」
  4. 孩子說:「我搞不懂老師為什麼非要週末給我們佈置這麼多作業!」
  5. 孩子說:「我們今天有籃球練習,但我一次也投不中。」
  6. 孩子說:「珍妮搬家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這時我才意識到,讓孩子知道你了解她感受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我們更不會很自然地說出以下的說話,才是致命點。


  1. 「孩子,你好像很生氣喎。」
  2. 「對你來說,一定很失望了。」
  3. 「嗯,你好像有些猶豫要不要參加這個聚會。」
  4. 「聽起來你好像有些討厭這些作業。」
  5. 「那一定讓人感到泄氣了。」
  6. 「好朋友搬走了是挺難過的。」


原來,如果我們能透過敘述的方式,來表達孩子的感受,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安慰,而且能幫助他們從情緒中釋放出來,以面對問題。而當你用一個詞來說出他們的感受時,不但不怕孩子聽不懂,更能從這些特定的場景中去學習理解這些新詞。


但當我們從生活或練習中,或多或少能表達出自己理解孩子的感受後,我們很可能會急於給出建議,從而又回到原點。這是因為,成人們都慣性認為給孩子建議看上去能直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但我們都要記得,凡事都不要希望能立竿見影,要保持接納和回應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給出建議。


如以下是我們日常與孩子的對話:


「媽媽,我累了。」

「那就躺下歇會兒吧。」


「我餓了。」

「那就吃點東西吧。」


「我不餓。」

「那就別吃!」


其實孩子並不是提出問題,也並不是不知道問題的解決方法,她只是說說感受,希望父母理解,只需要父母作理解其感受的回應。


當我學習過後,當我女兒在鬧脾氣時:


妃妃在哭鬧。

我說:「妃妃唔開心啦。」

妃妃開始減緩她的哭泣聲。

我說:「哦!俾媽媽罵嬲嬲豬啦。」

妃妃停止了喊。

我繼續說:「好啦!媽媽咁大聲話妃妃,媽媽唔啱既,妃妃唔開心,係咪?」

妃妃點了一點頭。

我說:「咁係咪想媽媽溫柔點,妃妃就會開心返?」

妃妃點點頭,然後向著媽媽說:「溫柔d,就唔喊喊,就唔嬲嬲豬。唔嬲嬲豬開心d好無?」

突然間,氣氛即時得到緩和,妃妃第一次說出這樣的連句,也令我和太太哭笑不得,也放下之前的執著,開開心心繼續地吃飯。


這令我十分驚訝,只是去嘗試描述,嘗試去理解女兒的感受,沒有刻意去說教或提出建議,一個剛剛三歲的小朋友就懂得利用詞彙,組成句子去與媽媽對話,應對問題。


五、「過往的錯誤!」

若果像以前的方法,我只會叫妃妃唔好喊,同佢講唔乖乖食飯咪俾人鬧囉,接著她一定會訓地下,然後我又只會教訓她不准訓地,上來吃飯,最後雙方只會越演越烈,她不斷被否定,而我也越來越生氣。


但現在回想,她原本只是為事情生氣,而我們也只是想讓孩子停止抱怨哭鬧,但當她的感受被擱置、被否定,被父母應為是無理取鬧而更加生氣、並對著幹,到最後演變成生父母的氣,而父母也被孩子對著幹的行為所激怒。而往往出現這樣的結局,多數是因為感受被否定,才釀成孩子與父母之間越來越走向敵對。而有些父母,可能會用更嚴厲的懲罰、剝削、甚至更暴力的方式來約束孩子的行為,來使他們聽從,但這只能在他們不能擺脫父母的時期才有用,而且在將來,在他們認為自己可以不再受到父母的管制時,就會加以反抗,而之前被約制的力度越大,作反抗的力度也就會越大,也是人們所稱為的反叛期。


因此,有沒有想過,當接受孩子的感受時,是否感覺衝突會在你們的互動中被不知不覺地化解?也是否想像到真誠對待孩子的力量有多大?


對於孩子,當自己的感受被人接受、被人諒解時,得到大人們的尊重,就像之前的例子當有人理解你有多痛的時候,你就能更容易去承受疼痛,更有勇氣去面對事情。


但最後,我相信即使是知道心法,也不一定能夠每次成功,我也是失敗後多次才能成功一、兩次,而當成功後也不代表之後不會失敗,因為人始終是有情緒、事情狀況每次也總是不同,因此努力過後的失敗,並不等於回到原點,我們只要不斷練習、堅持去學習和嘗試,才能漸漸產生影響、發生改變。



後記:

孩子不斷長大,我們也要跟著學習不斷改變,才能與不同階段的她們溝通。也正因為意識到自己這方面的經驗不足和早前的學習方法有誤,才更希望自己能加快學習、刻意學習,令自己有這方面的技能和成長。


當我漸漸明白,如能夠理解孩子的感受,明白他們為何要這樣做,認同他們感受,產生共鳴,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得到體諒,並讓她知道有人明白她,有了這被諒解的力量,自然會減少哭鬧的問題;而能理解並接受孩子的感受,這其實能幫助他們從自己的情緒走出來,回覆到心情平復的狀態;而當深入到孩子內心幫助他們了解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時,讓孩子一旦清楚自己內心的想法後,才有餘力去作進一步的思考,從而能集中精神去應對和解決問題。


我希望分享自己學習到的新概念,就是:


「孩子的感受和他們的行為直接有關」;

「孩子有好的感受,就會有好的行為」;

「接受孩子感受,他們自然會感受好」;


而我知道自己每當認同一些觀點時,內心總是會很渴望能即時有些改變,但是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我們從一點一滴開始做起,和不斷反覆練習。或許我們都會說有很多事情要做,哪有時間練習?但是經驗告訴我,父母必須要通過學習和實踐,除了把它記寫下來,更要把理論變成行動,才能使學到的技巧真正內化。


從年初到現在,我放下理財投資書籍,開始慢慢拿起我最不想看的育兒書,但在看書的過程中,我不斷吸收了好用的育兒知識,也讓我學習了不少的詞彙和技巧,使我漸漸懂得如何去理解或描述對方的感受,不論大人或小朋友,都一點一點地把糟糕的情況改善過來,也開始在每當我能正確地了解和描述女兒的感受後,即使她只有三歲,她都會即時對著我說:「我好愛你呀。好愛爸爸。」除了窩心外,也讓我有點驚訝,為何她懂說出這樣的說話來表達自己的喜悅,這讓我反思,這是太太和我常說的對話,這些詞彙是她從我們的生活中學到的。平常我和太太的言語行為,會不知不覺地灌輸給孩子,也逐漸地潛移默化子女的行為,也讓我更確定,我們能灌輸一些有用的詞彙,去幫助她去了解自己,去平復情緒,同時我們也要不斷學習更多新的詞彙和不停的練習這些技巧,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女兒。


而最後,我更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從來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被家長理解的孩兒。也由於這句說話,使我每當發現問題,都會先檢視自己,從而也讓我不斷發現和不斷進步,也讓太太感受到我的努力和改變,走向我最渴望的理想家庭生活。


這也讓我又回想到,止凡兄當年的每一段鼓勵,鼓勵我看書,鼓勵我寫寫Blog,做做回饋社會的事,灌輸我學習自我改變的心態。原來從看止凡兄的文章,由講投資到做人道理,再啟發到我自己可以學習理財以外的知識,不斷的吸收並自我成長,更開始了寫文章來回饋社會,但後來發現回饋的最大好處,並不是幫助別人,而是我最大進步的原因,因為回饋時我需要對外說話,我除了要吸收之外,更要多次重新清空來思考,才能更清晰地理解和說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將概念更好地、更容易地去傳達給別人。


而發現自己,寫Blog也快近兩年,有時是理財,有時有點投資,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分享自己學習到的點滴,不知大家會喜歡這類的分享嗎?


謝謝。


P.S 又快到聖誕了,不知大家有否準備好聖誕禮物了嗎?又再提提大家:《快樂的童年,又兩歲的聖誕開始》


或有時忘記了自己的文章標題時,尋找「ac00100 聖誕老人」,原來也能顯示在第一個。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葬禮遊戲》找回自己目標



分享好葉的《葬禮遊戲》

你是不是每年年初都想重新開始,制定幾個想要完成的目標,而開始時總是信心滿滿,士氣高昂地對自己說:今年我一定要做到這些,今年存款一定要翻五倍,今年一定要瘦下來,今年一定要脫單,今年一定要會練出六塊腹肌……可是過了一兩個月後,感覺現實和理想總是差很遠,感覺再怎麼努力也辦不到,機會渺茫,開始力不從心,最後開始選擇了放棄。以至於當初制定的目標,過了幾個月後忘得一清二楚。待到年終的時候抬頭看天,開始問自己為什麼總是提不起勁,為什麼總是想做什麼都做不成,感覺生活毫無意義。

鑒於此,我有必要給你分享一個有用的遊戲——未來的葬禮,從遊戲中一步一步地教你怎樣制定一個合理的並且令人振奮的目標。我相信你只要跟着我說的步驟走,絕對不會中途而廢。

首先,你必須給自己騰出一部分時間,然後把你的手機放到一旁,確保沒有人干擾你,其次拿出一張紙或者筆記本和筆,播放一些柔和的氛圍音樂,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最後,開始制定目標。在這個制定目標的過程可能會花上一個小時,如果你想用幾分鐘就草草的制定年度目標的話,那我可能幫不了你。

下面,我們開始未來葬禮這個遊戲。

第一步,十年後死去的你。

想像一下從現在到未來的十年後,你死掉了,十年後的你非常的成功,取得了很多很多的成就,然後你死掉了,在舉行葬禮的這一天,會有十個人將會出席在你葬禮上,而這10個人必須是你非常敬愛的人,在你的紙上列出一個名單,在名單上寫上這十個人的名字,可能是你媽媽,你的爸爸,你的老師,你最好的朋友,你的老闆,你的女朋友,一個多年不見的朋友,任何人都可以,只要是你非常敬愛在乎的人,現在你可以暫停音頻,慢慢的想想這十個你在乎的人,在寫下他們名字的同時,也想像他們的言行和臉孔,不要着急進入下一步。

第二步,葬禮上的描述。

現在你已經死了,並躺睡在棺材裏面,然後這10個你在乎的人就會一個接一個的在你的葬禮上,開始描述着這十年後成功的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們會引用這三種開頭:他可以,他是一個,或者他總是。比如說他可以讓人帶來歡笑,他可以啟發任何人,或者是,他是一個好爸爸,他是一個好丈夫,他是一個百萬富翁,他是一個勤勞的人,又或者他總是會幫助人,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他總是會履行他的承諾,他總是會跟上潮流等等,把這10個人對你的描述都寫下來,一定要寫下來。

第三步,你目前的價值。

根據這些描述詞句,萃取當中的價值和意義。比如說小明在你的葬禮上是這樣描述你的:他是一個土豪,坐擁了幾處房產,還有三四亮跑車,那麼這裏的價值就是財富,財富對你來說很重要;再比如描述是這樣的:他是一個好爸爸,他是一個好兒子,那這裏的價值就是家庭,家庭對你來說很重要;又或者說他是一個勤勞的人,那在這裏的價值就是紀律。在這裏列出5到10個相關的價值,這些價值是為了讓你知道你真正在乎的是什麼。因為我們就是我們自己的價值,很多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總是秉持着某些特定的價值,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有着想要連接地球上每一個人的價值,所以才創辦了Facebook;Tony Robbins 有着啟發人的價值,讓他成為了頂尖的激勵演講大師。知道自己追求的價值,才能讓自己對目標始終保持熱情。很多人常常半途而廢,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價值是什麼,所訂製的目標很快就會失去了吸引力。在這裏可能有些價值會重複,比如說小名在你的葬禮上說,你是一個擁有十輛跑車的富豪,然後小紅又說你是個銀行擁有1000萬的富豪,小張又說你是個經常上雜誌的超級富豪,如果有很多描述句的價值都是金錢的話,那你就要好好審視你的生活了,因為我們的人不只是因為金錢而活着。儘可能找出5到10個不同的價值,在這個步驟你可能會覺得有點難度,沒關係,慢慢來,如果真的沒有辦法去取至少五個不同的價值的話,就把一些出席你葬禮的人換掉。

第四步,量化價值。

把這些價值轉換成一個確定的數目,比如說你其中一個價值是財富,想像十年後的你會累計多少財富?可以是一千萬/兩千萬的凈資產;如果你的價值是人際關係,那就把它量化成數字,可能是一百個可靠的關係;如果你的價值是影響力的話,可能就是影響一百或者200個人,改變他們的人生,或者出一本書,兩本書等等。把這些價值周轉成可以計算的數字,這樣目標就會清晰很多。

第五步,年度目標。

有了這些十年後想要達成的夢想,你就可以定製你今年的目標了。假設10年後你想要達成的目標是1000萬凈資產的話,那麼今年的目標可能就是凈賺50萬;假設10年後,你想改變一百個人的人生的話,我們今年的目標就是啟發10個人;假設十年後的目標是出版兩本書的話,他們今年的目標就是寫個150頁的文章。

到了這個步驟你會發現,你的每一個目標對你來說都很有意義,因為每個目標都是根據你的價值而定義,並不是隨隨便便想定什麼目標就定,那根本沒有效果,在這個步驟我為今年定下10個目標,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可能在財富方面你會有三個目標,在關係上三個目標,在健康上兩個目標,在自我提升上兩個目標,就這樣從十年後量化出來的大目標,拆分成今年的十個年度目標。

第六步,檢查進度。

開始執行你的目標,並追蹤計算這些成果,計算每個月你向你的牧寶前進了多少,然後不斷的尋找方法和改善來達到你的目標,可以在每個月的30日給自己騰出兩個小時,安靜的坐下來檢查你的目標,把這十個年度目標清單拿出來,開始計算具體目標,目前的進展是多少?已經完成了多少個百分比?假設你的目標是購買一個房子,100%是你已經完成購入一間房子,那你的進度又是多少?你是否已經鑑定出想要購買的地點,是否已經諮詢銀行相關的貸款手續?是否已經計算好需要支付的首付,每個月的放貸?當你每個月追蹤計算你的目標,並一步步有系統化的向你的目標前進,你卻感到很激勵,每一天都充滿活力,知道每一個當下需要做的事情是什麼?而不會毫無方向的,像塊木頭到處漂流。

最後,我們來回顧下用未來葬禮定製出年度目標的遊戲:

1.葬禮遊戲,想像十年後失去了你;

2.最敬愛的人是怎樣在你的葬禮上描述你的;

3.從他們的描述中萃取其中的價值和意義;

4.從這些價值和意義中量化出可以計算的數目;

5.把它們拆分成10個今年想要達成的目標;

6.每月30日抽出時間來檢查工作進度,改善系統。

還是老話一句,就算有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方法,最好的公式,如果你不行動去執行的話,明年見到的你,還是今天的你。


後記:

上一篇文章,如止凡兄說的一樣,感受很深,也看到很不願看到的事情,因此學習看開,遠離爭執。

另外,也謝謝一直有看和支持小弟的Blog友和網友,小弟會繼續分享正面的文章,學習一同成長。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談人性



為何有些人越來越過份視為常態?

這是人性問題。


為何社會大多數人會守法或做事會合乎常理或合乎道德? 

因為做不合理或違法的事有成本,人才會約制自己,

用一個外在的道德力量,去約制自己內在的原始欲望,這視為人性。



比如,

若果打劫銀行沒有任何代價時,可能很多人都會做;

若果作姦犯科沒有任何代價時,可能很多人都會做一樣,這就是人性。


但為何我們大部份人不會做呢?

這是因為,我們有社會規範:

一、我們會有道德的約制;

二、我們會有法律的約制;


如在公眾場所挖鼻,這行為其實並不違法,但為何我們不會光明正大做,就是因為外在道德、社會枷鎖等規範。


但若果一些執法人員,在沒有根據指引去執法、違反國際守則、甚至違反警例,而沒有任何代價時:

如一些警察使用過份武力、違反使用武器指引,甚至違反警務條例去執法,而並沒有對這些公職人員進行澈查,或要求他們撰寫報告。

這時人的劣根性就會漸強,使人的膽也越來越大,因為沒有任何代價時,人就有機會什麼都會做。


(為避免偏頗地舉例,補回以下這段)

但若果一些示威人士,用暴力殘害無辜,擾亂社會秩序,也視之為暴徒。

如一些示威者使用過份的暴力,去傷害不同政見的人士,甚至破壞街上的商店或設施,而又沒有被捕,或為自己的刑責負上法律責任時。

在沒有任何代價地去破壞時,也有機會出現人的劣根性,而變得越來越大膽,越演越激烈的情況。



後記:

記得止凡兄在《黑獄第5730天》一文中說過的一個感想,與自己的經歷互相呼應:


第一,沒有人權公義時,什麼事情都會發生。


第二,「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大家應遠離危險的地方,避兔不幸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才是對愛你的人一個負責任的表現。




================================

最後,加插本熊兄之前的好文章分享:

《殺君馬者道旁兒》


以及,三人行兄的一段說話:請不要再鼓動學生去衝。閣下絕對不可能賠返個囝俾人地阿媽。請同時盡量嘗試換位思考,讓自己及身邊人,在要求對方理性克制的同時,自己也盡量保持克制。


這也與飯局中止凡兄提到的理念一樣,希望提醒大家,不要再鼓勵學生去衝,或寫一些煽情文章去煽動別人走出來,從而令自己、令別人陷入危機當中。


謝謝。


後記的後記:

在寫這篇文章時,主因是一些同事、朋友、甚至中大的舊生朋友,為了想去守護學生,而想去中大校園時,想到他們很多都是有家室的,即使沒有家室的,也不見得去到校園是一個安全地方,因此寫下這文作為提醒,也沒想到自己的偏頗、不全面,就引來很多誤解。在思考自己的錯誤原因時,主要來自考慮面只在警方和學生,在這個不對等的權力下,自然是對學生偏袒一些,但其實我也沒有偏袒暴徒,從頭到尾看,也只是說警方不能做的事和現在有機會發生的事,希望大家小心,照顧好自己。但後來被Blog友指出問題,也應盡快修正,並以此為鑑。以後言論要更全面和客觀。不要因為抒發情感而有失偏頗。也提醒自己減少偏見。


另外,其實小弟不支持暴力,更反對以暴力對待不同政見的人和事,如果因為政見的不同,而殘害對方,無論什麼角度,也於理不容,法律上不容許,也不受普遍大眾所認同。


最後,我所認為的理念是,不能使用暴力,使用暴力只會引來更大的暴力。

不能對不同意見的人士使用暴力,這只會更引來蠻不講理的話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