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

父母的言語,才是給孩子最有價值的財產

今天,收到讀書群裡有位師兄留言提問,內容是關於近三歲女兒的需求、感受表達、從而父母在不冷靜下的時候與自己的孩子發生了不愉快的交流。請教有何建議,內容如下:


「我個女就來三歲,最近她開始懂得表達自己唔開心,不如意時(例如在街上見到聖誕佈置,睇完唔捨得走),就會話「xx唔開心」(xx是乳名,自稱)

我知道小孩有唔開心的權利,也明白她到達表達想法的階段,是值得慶賀的。但當我說教後與她產生衝突,她又表達自己唔開心,我很難冷靜下來問她何以唔開心。

有建議給我嗎?」



在討論方法之前,小弟想起一本書,叫做《父母的語言》,這本著作的作者叫阿圖·葛文德,他是一位大神級的人物,是一名美國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個著名的醫生。阿圖·葛文德研究並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叫「停滯」。


基本上每當人們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差距的時候,都是在這個孩子上了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以後,你才會發現怎麼樣孩子的差距會這麼大呢?

 

實際上,影響孩子最重要的時候是在三歲以前,一個不可見的時候。在每個孩子都非常可愛活潑,在地上蹣跚學步的時候,看起來孩子跟孩子之間沒有差距的時候。那個時候,其實差距已經逐漸地被拉開了。這就是阿圖·葛文德説在整本書裡邊透過統計證明,並發現的重要原則。


就是人的大腦在嬰兒時期,快速大爆炸建立很多連接以後,那些經常不用的連接就會被斷掉,就不要了,慢慢地就不會再成長了。所以我們在上了年紀之後,學語言會非常困難。

 

有的孩子有白內障,過去沒有這種普遍篩查,因而發現得晚,所以即使之後把白內障摘掉了,這個孩子依然看不清。原因是他的視神經長期不用,長期沒有任何作用,所以大腦判斷可能沒什麼用,就把這段連接給它切斷。這就是我們說,在小時候學習重要性的原因。如果你在那個時候不學,你發現你長大了想要練習很困難。


而這位作者和一系列的科學家一起努力,發現不同的家庭當中,對於孩子在三歲以前所聽到的詞彙的差距量達到3000萬字之多,他們最大的教養方面的差距不在於態度,不在於物質條件,而在於父母和孩子所説的詞彙量,有3000萬字的差距之多。

 

3000萬字包含了重複的詞語,但是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差距。因此實際上,我們有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是被大家忽略的,而這種資源是不要錢的,就是父母的語言。

 

如果我們每個人能夠意識到父母的語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它能夠改變我們整個社會,所有孩子的這種基本的素質,讓我們這些孩子的大腦的神經元連接變得越來越豐富和健康,這是多麼巨大的一筆財富。對於整個國家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是因為它不可見、不可度量、不可買賣,所以我們覺得它似乎沒有那麼重要。

 

基於這兩個原因,我希望閱讀到小弟文章的你能夠認識到不要在教養孩子的方面出現思想的停滯。不要只等到孩子跟別人的學習成績出現了差別以後,你才會去反思説我是不是應該做一些改變。


好了,前提說完,但你會問,這和小朋友說不開心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第一步是允許。

首先,在說方法之前,我為(這位爸爸)你感到高興的是,你懂得小孩子表達感受的權利,允許他有這樣的感受而感到驕傲。

因為很多父母包括小弟有時,也會有忽視孩子、不認為她應該會有這樣的感受,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剛睡過你不應該覺得睏」、「你不應該覺得累」、「覺得飽」、「天氣冷不應該覺得熱」等等。

而「允許」這詞,是心理學裡,讓人們解脫的一個重要詞彙。因為當你能夠在內心裡說出「允許」、「我允許妳這樣」、「我允許自己」,你會感覺是解脫的,說出這詞彙後一下子你的心情就會輕鬆很多。所以允許孩子有這樣的情緒、有這樣的感受是第一步。能做到這步的你,已成功了一大半!



第二步是接納。

而如何去表現出你是接納對方呢?

這裡有3T,包括Tune inTalk moreTake turns


第一個TTune in就是共情關注。

你跟孩子講話的時候,要始終共情關注他。


共情關注當中,你完全可以用兒童的語言,就是我們過去有一些專家經常說,不要用小孩子的話跟孩子說話,用大人的說話方式跟他說話。但阿圖·葛文德說不對,說我們就是要用那些很可愛的話,如來拉臭臭,吃飯飯,喝大牛奶。為什麼這些詞對孩子有效呢?

 

孩子喜歡疊詞,孩子覺得疊詞有韻律感、好聽、有意思。他會更有學習的這種慾望和動力。那具體的做法就是觀察理解行動,你要不斷地觀察孩子的行為,理解他的行為,幫助他講出來說,你是不是想媽媽,你希望媽媽抱對不對,這就是共情關注的做法。而你的例子是:「你看著這靚靚的聖誕樹,是不是很想爸爸買俾你?」、「你不開心的原因,是不是感到好失望呀?因為家裡不夠地方擺放/或聽到爸媽說不買呢?」,因此,你要經常性地跟孩子共情關注,來描述他的狀態,這是第一個T的原則。



第二個TTalk more,充分交流。

首先是你要跟他講述我們在發生些什麼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一個貧窮的家庭,也能提供比富裕家庭還富裕的教育就是,媽媽帶著孩子,在路上或坐公共汽車上,一路見到什麼就跟孩子講什麼。路邊這有一棵樹,那有一個狗等等。

 

反觀今天我們很多父母給孩子扔一個手機,誰給他講述?沒有。

而大人們可能忙著各式各樣的事情,而忽略了對孩子充分交流的重要性。像我有時也會因為在回覆一個重要的短訊或我太太為了趕著回家做家務或孩子定時吃飯、睡覺等的問題上,而孩子在鬧別扭,這時孩子的不聽話、不服從,就會令我們做父母的相當憤怒,因而易容與孩子說教和產生衝突。


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明白,每一次孩子做對、做錯,或家長感到自己快要失控的時候,都是一個好的教育時機。就是慢下來好好與孩子說話,好好的交流,例如對孩子說:「你現在是不是看到這棵靚靚的聖誕樹,很喜歡?」、「你是不是喜歡這個樹上有這個星星、閃閃發光、波波⋯」等,在第一個T裡你停下來關注他的需要之後,這裡就是透過更多的描述,來讓他知道你是知道他喜歡什麼的。在心理學上,這也是讓對方有一種交流上滿足自己的需求。


所以,就是孩子所看到的東西,跟他眼前發生的事情,幫他描述,透過詞彙去把現實世界與你們之間的感情去建立,去連接起來。而不是既不關注也不交流。

 

因此,充分的交流就是我們要盡量多地跟孩子去解釋這個世界,不買的原因;在他們不開心、感到失望時,盡量多地讓孩子去吸收更多情感描述的詞彙,幫助孩子豐富他的情感表達,連接現實中他的情感世界,讓父母也能每一次的交流中,更容易去明白孩子的感受,也讓孩子從被關注和被理解的過程中去得到滿足,從而平復心情。



第三個TTake turns,輪流談話。

就是我們很多父母特別喜歡用封閉式的方法跟孩子談話,說不要動,老實點,別碰那個東西,不准買,這些話是沒有輪流的,就是沒有讓孩子感受到這裡邊的因果關係。所以,如果你要制止一個孩子做一件事最好的方法是用因果關係說。你想想看,如果摸這個爐子會怎麼樣?會燙到手,知道嗎?你讓他聯繫起來這個因果,所以用因果關係來解釋我們為什麼生活中存在很多禁忌,有很多東西不能碰,為什麼不能買,其實這對孩子會是更好的成長。

 

但是,大量的家庭所用的就是特別簡單,用命令的方式,命令的方式無法幫助孩子建立更多的連接。命令的詞語只會讓孩子停止探索,不敢去嘗試這個世界上的東西。


所以我經常說我家孩子的一個例子就是,在我孩子想要買這個東西的時候,我會說「這個東西好貴哦,要不要我們網上買,平一點?」孩子就會回答說「好!」,然後老闆傻了眼的看著我們離開。


這主要是每一次我都花了大量的時間去關注她的需要,和她做了很多她喜愛事件和事情的描述,以及在她每一次提出要求時,給她選擇、問她希望父母怎樣幫她?


除了第二個T,「這東西很貴」、「爸爸沒有足夠既錢」、「家裡面無足夠大的空間放」的原因之外,我會問她,「想要去迪士尼玩嗎?」「想留多些錢錢到馬來西亞買大屋嗎?」或「你要不要留多些錢錢等爸爸多點帶你去迪士尼玩?」,甚至乎問她「買了這個東西回家沒地方,你覺得點算好啊?」、「爸爸沒有足夠既錢錢買,你覺得點算好呀?」,多一點去問她,讓她自己去想、去說出解決的辦法,讓她有選擇權、話事權,而不是站在跟她對立面上與她進行權力爭鬥。


有時我女兒她會,說出一些我們想像不到的回答:「咁爸爸返多啲工工,咪有多啲錢錢囉!」,然後我回答說,好等爸爸賺到好多錢錢再買俾你,件事就這樣解決。


因為從她的角度,父母從來沒有拒絕她,只是讓她知道難處在那裏,讓她加入一起想辦法解決事情。


不過有時候她真的很想很想要,最就是要買這東西時,即使說了這個太貴了,爸爸暫時不能買給你的方法也沒用時,我也會拿出手機,打開一個清單,把她這個想要的東西,在她面前記下來,說爸爸會記下你想要的這個玩具,在日後一定會買給你的。


因此到後來演變成她會主動說:「爸爸把這個用手機記下,等我生日時候送俾我。」,或「爸爸把這用手機影底,上網買會唔會平些?」


而當她每次經過都會說一次,或隔了一段長時間後都還記掛住的東西時,這時我們就知道她真正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了。


而這個願望清單在她生日時、尤其是聖誕節時,就是最有效為她帶來驚喜的時候了。

還沒等到爸媽來得及買的東西,聖誕老公公就知道她喜歡什麼,並把禮物給送上。


還有一週就到聖誕節了,又係時候提提你,給孩子一個幸福愉快的童年。未看過小弟之前一篇的《每年都來的聖誕老人》,可以按一下連結回顧一下。



後記:

願望清單這一招放在最後通常都很管用,不管用是可能未能與孩子建立信任的關係,而對於這個關係建立的方法通常需要關注、理解,和共情(引起共鳴)。關於這些如何關注、理解孩子的詞彙、以及引起共鳴的句子,在一本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的書籍中,裡邊有大量的共情詞彙和句子供你去練習。而當中還有很多例子、不同的情境和方法供你參考。其中小弟所用的願望清單這方法,也是從這本書裡面來的,因此值得推薦給各位家長去閱讀。


當家長做到了,除了能給孩子在心裡面記得父母溫暖的言語,為她們帶來能治癒一生的童年外;在每一次當父母遇到難題時,是如何去找方法、如何去解決困難,都是給孩子示範了一次很好的教育給他們,讓他們得到寶貴的經驗,啟示並成為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財產。


而寫這篇文章時,為何會想到《父母的語言》一書呢?主要原因是,小弟過去,也因為賺錢、忙碌的生活,孩子的不聽話和不服從,讓我生氣,讓我自己不能冷靜下來。而在反思自己有這樣的問題時,我發現我找不到原因。


但在經過不斷地不斷的閱讀,能讓我成功地改變和做到的原因,是讓我能夠體會到與孩子交通帶來的重要性。良好的溝通會帶來關係上的改變,好處是以後與孩子談事情都會變得順暢和能溝通,而事情的發展也從而容易控制起來。而最最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做法能帶給孩子價值,說給他們知道,哭鬧是沒有用、吵鬧和發脾氣是不好的方法,溝通才是最有用的辦法之一,這個價值觀會為兒女帶來什麼的影響,在他日後的人身生涯裡,是多麼大的作用發揮著,你想想,對吧?我們常說最重要的教育,其實就是教給孩子的正確的價值觀,你說不是麼?


所以,最後我特別希望各位家長明白這點,自己的語言才是教給子女,最寶貴、最重要的財產。當我自己明白時,在每一次再遇上同一事情時,我就自然懂分輕重,自然地懂得應該向那方向和目標去做。


謝謝大家。

13 則留言:

  1. 如果有本書叫 "如何說老婆才會聽.怎麼聽老婆才肯說" 就好了, 哈哈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這也不錯,
      雖然我相信方法可能是照舊一樣,但所用的詞彙和例子,如果是更適合老婆的話,我相信都相當吸引。

      刪除
    2. 匿名兄新書應叫:如何擺脫老婆的聽與說。簡潔很多,看來匿名兄像受盡枕邊人不少的悶氣,哈哈!

      刪除
    3. 可能有本書(如果有的話)應該很啱匿名兄和小弟,「如何聽懂老婆內心的真正需求,聽到被指責後如何化解自己的憤怒想法」。

      刪除
  2. 我都經常在閱讀樂兄的文章時,將提到的要點想像和套用在自我溝通和更融洽親密關係上。行得通👍👍👍👍👍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師姐,能幫助到人感恩🙏🙏🙏

      刪除
  3. 與小孩多分享,多交流,珍惜時間!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標竿兄的提醒🙏🙇‍♂️🙇‍♂️,這樣一說小弟也反思的確是不夠多。🙏
      我也要學會放輕一下群的交流,而專注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學習。🙏🙏🙇‍♂️

      刪除
  4. 新的2021年,祝AC兄龍馬精神,財源滾滾,日行萬里,多出文,但不要太長!:)長期讀者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長期讀者兄,也祝你身體健康,幸福快樂,招財進寶。
      十分感謝你的反饋,會盡力精簡文章的😊

      刪除
  5. Very nice article.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

    回覆刪除
  6. 謝謝比卡丘爸爸,你會join小弟的讀書會嗎?
    會有更多更深入的文章和自修的課堂學習筆記。
    全在Telegram Group裡免費分享。
    https://t.me/joinchat/GbV1zBAHWEoZPuk3
    (只限看到此留言的有緣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