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2日 星期六

一個基層女性的翻身參考

一個基層女性的翻身參考


以下的一些點子全來自《基層女性》一書。這本書頁數不多,字數不多,一兩天就能看完的書籍,但它卻承載着滿滿的精華。即使你不是基層女性出生,但相信看這本書也能令你有很大收穫。


獨立生活,這是決定人生走向最關鍵的第一步。


獨立生活是走向經濟獨立、精神獨立的第一步,你必須獨自面對並解決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人格會以令人驚喜的速度成長。絕大部分成年人的悲劇,歸根結底就是生活、經濟、精神不獨立造成的。很多父母沒有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把孩子的不獨立看作對自己的需要和愛,並因此自豪不已,導致孩子5歲還需要餵飯,8歲還跟父母睡一個房間。一些母親總是抱怨老公不做家務,但從來不培養孩子處理個人事務的能力,不讓他承擔一部分作為家庭成員的家務責任。孩子長大,變成一個毫無擔當、不負責任的「巨嬰」,再去坑另外一個女孩,把伴侶拉入坑中,把生活過成一地雞毛,就這麼一代代地惡性循環。




第二點,勇敢離開不對的人,這對年輕女孩來說尤其重要。


女人在脆弱無助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就是找個男人當所謂的靠山,不論是經濟上還是精神上。很多女人年紀輕輕就走進婚姻的泥潭,基本上都是出於年幼無知的選擇。


但請絕對要要相信一件事:「絕對不要與一個跟你動手的男人在一起。」如果你嫁給一個會跟你動手的這個人,結婚生子,你的命運將會是什麼景象?可以肯定的是,你永遠都不會知道怎樣的男人才是一個好男人。


無論男女,勇敢地離開一個不對的人,勇敢地結束一段糟糕的關係,這對你的一生非常重要。錯誤的關係只會消耗你的心神、透支你的生命,讓你把本可以用來學習、工作、提高生命質量的時間,統統用在了製造痛苦、相互折磨上。




第三點,面對生活,有百折不撓的勇氣。


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你,面子、自尊毫無意義,活下去、掙到錢才是最重要的。這裡「錢」是價值的體現,當你面對挫敗擁有百折不撓的勇氣、能夠不斷挑戰自我、實現自我價值,那麼錢就是價值水到渠成的附屬品。


所以,要不停地嘗試、爭取,挑戰自己,並且習慣被拒絕,這一點對剛出校門的年輕人來說尤其重要。從踏上社會的那一刻開始,人生的號角就吹響了,你必須要為之不屈不撓地戰鬥,發掘自我價值,爭取想要的生活。




第四點,活在當下,做好眼前的事。


年輕人越早放棄一夜暴富和走捷徑的想法,越早認識到只有靠自己的雙手一點一滴地付出、積累,才能換取未來,緩解生活的困頓,從泥坑里爬出來的路程就越短。懶惰讓人想走捷徑,那些急功近利的想法只會擾亂你的判斷,讓你掉進一個又一個誘惑的深坑,付出一個又一個沈重的代價。


即使身處低谷與黑暗,你的內心依然要保持清明,踏踏實實地勞動,解決眼前的問題,不停地升級、優化自己,哪怕每次只進步一點點。




第五點,知道什麼對自己最重要,學會知足和感恩。


作為有手有腳、耳聰目明的健康人,能擁有彼此,擁有今天的生活,已經是擁有了很多人的奢望。


這一生,要抱著一顆感恩自足的心,珍惜自己擁有的,明白什麼對自己最重要,哪些根本不重要,然後專注地發掘個人價值,追求自己的夢想。以內心滋生的幸福感和快樂來衡量成功與否,而不是為身外之物糾結、煩惱,然後你會發現,你的生命通透明朗,你的人生有無限可能。




第六點,對生活抱有好奇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慾。

做再多的思想建設,如果不能付諸行動,都只是空想,只有行動才能帶來改變。小時候不知道什麼「實現人生價值,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可以換取財富」,只是單純地知道,學會了這個,可以多一點工作機會,多賺一點錢。雖然目的單純,但是這些對我之後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幫助。


好奇心能一直驅使著人向未知探索,吸收新的知識,嘗試新的體驗。一個有好奇心的人,即使在離開學校後,也會繼續實踐真正的教育理想——自主教育、自主學習。


希望你也永遠對生活抱有好奇心與熱情,像海綿一樣不停地吸收新知識、體驗新事物、接受新想法,抱著開放的心態去面對這個世界,並且把腦子里堆積的想法用行動去折騰、去實現,加快自己生命的新陳代謝。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逐漸變得強大、自信、堅定。一旦體驗到改變和進步的快樂,你就不會停下來,因為進步的快樂是頂級的快樂,是大腦釋放出來的高潮。


你是有力量的,是可以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的。世上沒有什麼事,是比自己相信自己有改變的力量更讓人振奮和有安全感的了。




第七點,做一個善良的人。

無論周圍的人或網絡輿論如何向你灌輸所謂的「怎樣才能不吃虧」「聰明人應該這麼做」,告訴你多少來自他們自身生活經驗的「厚面黑心、厚黑學」。你都要知道,那是他們自己的人生經驗。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信奉這一套的人大多是社會底層的人,他們自己都沒有把生活過好。如果你希望生命能結出很多好果子,那麼善良就是最肥沃的土壤。


當然,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有一些人辜負你的善良,你要做的就是把他們從生活里清除,不要讓他們改變你。無論你在經歷什麼痛苦,走在什麼岔路或彎道上,只要你是一個善良的人,善良就會像一盞永不熄滅的指路燈,溫暖你,給你力量,把你帶到同類人身邊,讓你最終被溫暖的人包圍。它可能短時間內不能給你想要的那種好處,但它永遠可以阻止你變得更差,墮落到更深的泥坑里。


無論你的生活在面對什麼,你都要堅信一點:你是有力量改變的,你是有選擇的,生活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相信我。

2023年4月19日 星期三

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是什麼?

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是什麼?

有一個高質的回答是: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地受情緒驅使。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煩惱,隨着年齡和閲歷一起增長的,還應該有管理情緒的能力。


今天送你幾句話:


第一句話,「事,不順時讀書」。

很多人都會經歷這樣的時刻,被人誤解,陷入低谷,壓力很大,你可能會苦惱,會無助時候,不妨讀書。書不是解藥,解藥在讀書的過程中,一個温暖的故事會讓你暫時忘卻痛苦,從中體會到生命的風景。一段睿智的話語,能夠引導你跳出自己的思維定式,獲得再一次出發的力量。


人生難免遭遇疾風暴雨,一本好書能在痛苦時給你撫慰,絕望時給你光亮。那些你讀過的書,看過的故事,得出的思考,會點醒你,塑造你。讓你心沈靜、腦清醒。


善於閲讀的人,總是被生活暫時拖入泥潭,也會擁有一寸一寸拉自己上來的精神力量。




第二句話,「氣,不平時運動」。

運動是負面情緒的頭號剋星,愛運動的人,能更快擺脱抑鬱。


愛運動的人能更快地擺脱抑鬱和壓力,在自我突破中變得更願意接受挑戰,更熱愛生活,就像這段話所説的:


運動的過程中,也許沒人跟你講話,你卻在跟世界交流。聽腳下沙沙作響,感受風穿過你的身邊,也許困擾你很久的事情都得以釋然。


難過時去跑跑步跳跳繩,汗水沖刷了身體,也能幫助你掃除精神上的鬱悶。


生氣時去打沙包,打打球,高強度的鍛鍊,消耗了能量,也能幫助你趕走心裏憤怒的小人。


運動自帶修復內心的力量,一場大汗淋漓下來,你會發現很多事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第三句話:「心,不靜時放空」。

你是不是也曾有過這樣的感受?工作壓力一大,人就煩躁,明明有急事要做,可就是沒法專注。


其實困住我們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的情緒。


在遇到這種情況,不妨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情,閉上眼睛放空十分鐘,讓大腦快速清醒,等待情緒重回正軌。


放空給了我們沉浸自我的時間,進而幫助迴歸理性思考,屏蔽外邊的紛擾,你可以專注於當下,換種角度和心態,很多看似棘手的事情往往也能迎刃而解。


內心若是秩序井然,即便風波四起也能從容應對。


很多外界的困難並不可怕,最大的敵人是我們自己。


學會管理情緒,才有能力面對事實百態。


養成良好心態,生活才會對我們溫柔以待。


2022年2月17日 星期四

阿德勒的基本概念(上)

阿德勒的基本概念(上)

孩子打大人
最近,又偶然發生太太對女兒大吼大罵的情況,而女兒又為了表示不滿,作出了不被一般人認可的行為,就是拍打媽媽。

雖然我常跟女兒說:「打人是不尊重人的行為。」但我慶幸女兒能作出反抗。因為她被單方面的吼叫,沒有不作反應或乖乖的順從,沒有把這不快打入到潛意識而做成她長遠的皮質醇偏高,而感到恩惠。

因為我知道,孩子與同伴打架,他們很快便回復,很快就沒事;但當父母單方面的責罵或甚至打孩子,因為你是大人,孩子不能還擊或不敢還擊,這時,孩子受到的壓力會打壓到那裏去呢?其實,這股壓力就會打壓到她的潛意識,形成皮質醇偏高,到長大後也一直是這樣,容易壓力大,或動不動整個人就炸了。

而同時,我們也應該看看大人,其實作為大人的我們,對小朋友吼叫或挑釁等,也同樣是不尊重人的行為,也是不被我們家認許的行為,所以我也會經常對女兒說:「如果當發現別人不尊重你的時候,我們也應當自己尊重自己,離開對方。讓對方冷靜過後,再一齊處理解決問題的方法。」接著我又會說:「所以如果你打媽媽,媽媽雖然愛你,但媽媽為了尊重自己,媽媽也會暫時先行離開,但我們不會走遠,就在附近,等妳冷靜過後,準備好和媽媽好好溝的時候,我們是很願意與你一起找出處理你怒氣的其他方法。」

處理完個女之後,也就是代替媽媽被她打,但她明顯細力了很多,而我用的招數,不外乎也是「允許」、「轉移」、「滿足對方」等的策略,和自己有足夠的「耐心」,經過好一會兒,「允許」讓她打,把打的過程轉化為認為她是跟我玩,我發出慘怪的叫聲,逗她笑,當她一笑就慢慢轉移「不如我哋玩其他東西」。讓她選擇,讓她滿足。當她說要玩到天光時,也只表達自己感受,「我擔心」或「我很累」等,當你和孩子是真正感情連結了,其實小朋友是很體諒我們的,她說:「那好吧玩100分鐘」我說:「不,5分鐘」她說:「20分鐘」
我說:「10分鐘」她說:「15分鐘」我說:「好吧,我們就玩16分鐘,玩多一分鐘。」然後快快樂樂地滿足她。當她玩完後,說還要、還不滿足時,我說:「不行了,爸爸真的很累,再玩爸爸明天就沒有精神,沒有精神明天就陪不到你玩,不如我們早點睡,明天早點起身我們不就可以玩了麼。」當說著這話時,你所表達的態度是愉快的,是開心的,是很想跟她玩的時候,孩子她其實也很願意和我們合作的。

只是大人們常常把「不聽話」,「不懂體諒別人」,而往往放大問題來令自己焦慮、令自己擔心,從而急著想透過羞辱和操縱對方,而當得不到效果時感到更不安而產生恐懼,並隨之而憤怒起來。而當你是真的明白自己的情緒來源和變化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是多麼的好笑了。我也曾有這麼的體會和醒覺,所以我很明白。


你生氣,其實是在氣你自己對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實的全部。
而為了讓在太太冷靜過後,可以好好的有效理解。
我用WhatsApp sent了以下的啟發性短訊給她:

你生氣,其實你是在氣你自己對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情的事實。

請你想想,你的看法是事情的事實嗎?
答:記住,你的看法,只是你的想法,並不是事實的全部。

小朋友打你,是真的想透過打你,來令你討厭她嗎?
答:當然不是,她打你只是想得到的回應並不是她想要的,或她希望得到你的關注而不是吼她。所以,她只是對於如何去達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錯誤罷了,並且其採取的行為方式,導致所達到的效果與其目的背道而馳而已。她並不是想透過打你令你更討厭她。她只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明白這點後,你的想法就可能有機會改變,改變對小孩子作出的回應。」

然後就是分享自己看《正面官教》一書當中的一些概念。為了不再引起自己說教,令太太有抗拒的敵意。
我也只好靜靜的分享,用WhatsApp send給她。

⭐️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1. 孩子是社會人。

人的行為取決於所處的社會環境。孩子對自己的看法以及如行事,是以他們怎樣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他們認為別人怎樣看待他們為基礎的。記住,孩子隨時隨地都在做著決定,並形成著對自己、對世界以及對應該做什麼才能求存或成長的信念。當他們「苗壯成長」的時候,他們就在發展著「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而當他們處於「求存」狀態的時候(努力地想如何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大人通常會將其看作不良行為。當你能夠把不良行為看作是孩子們的「求存模式」的時候,你對不良行為的看法是否就不一樣了?


2. 行為以目的為導向。

行為是以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想要達到的目的為基礎的。首要的目的就是歸屬。孩子對想要達到的目的並沒有清醒的意識。有時候,他們對於如何達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錯誤的,並且其行為方式所達到的效果往往與其目的背道而馳。比如,他們想要得到歸屬感,但他們為達到這一目的所做的努力很笨拙,其行為就會惹人討厭。這會成為一個惡性循環。他們的行為越是惹人煩或生氣,他們就會越急迫地追求歸屬感,因此也就越發令人討厭。德雷克斯解釋說:「孩子們的察覺能力很強,但解釋能力卻很差。 」孩子們並非是存在這一問題的唯一群體。 下面的情形就是這種狀況如何開始的一個好例子。當阿黛爾(2)的媽媽帶著剛出生的小弟弟從醫院回到家裡時,阿黛爾發覺媽媽給予小寶寶很多的關注。糟糕的是,阿黛爾將此解釋為,這意味著媽媽愛小寶寶勝過愛她。 這並非事實;但阿黛爾的看法比事實更重要。她的行為將取決於她所相信的事實,而不在於真正的事實。阿黛爾的目標是想要重新獲得她在媽媽心中的特殊地位,並且她錯誤地認為達到這一目的的辦法就是表現得像個小寶寶,因此她可能會需要奶瓶、會把臭臭拉到褲子裡,並且愛哭。結果,她適得其反,媽媽對此感到很沮喪、很厭煩,而不是充滿愛意和親切。


3.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當我們看到所有行為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時,就知道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了。正如上述事例所表明的那樣,孩子的不當行為建立在對怎樣達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錯誤想法之上。


⭐️4.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在試圖告訴我們:「我感受不到歸屬或自我價值,而且我對如何得到它們抱有錯誤的想法。」當一個孩子的行為令人討厭時,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對大多數大人來說,很難不去在意孩子的不良行為,並且很難記得其背後的真實含義和信息「我只是想有所歸屬」。理解這一概念,是大人更有效地幫助行為不當的孩子的第一步。這有助於你成為「密碼,破譯者」。當一個孩子行為不當時,請你把這一錯誤行為看成一個密碼,並且問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訴我的是什麼呢?」



記住,雖然孩子並不能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密碼信息,但當你處理她的隱含想法,而不是僅僅針對其不良行為作出反應時,孩子就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如果你能夠牢記,在不良行為的背後,是一個僅僅想要有所歸屬並且不知道該怎樣以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的孩子,你對不良行為就會有不同的感覺。而且,仔細審視一下是否是你的行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無所歸屬或沒有價值,也會有幫助。



而雖然,我的方法可能並不是最好的,但我相信這方向是沒有錯的,因為每次我犯錯之後,都會變得比錯誤前更好。


2022年1月7日 星期五

NLP High Level 功課一:隱喻故事創作《誰是罪魁禍首?》(在最後送上20個感恩事項)

NLP High Level 功課一:隱喻故事創作(反思命題)《誰是罪魁禍首?》


(在最後送上20個感恩事項)

功課NLP創作隱喻


受導者的背景:

今天,我想講的一位受導者,是真人真事,他是一位經常因為子女問題,而跟自己太太吵架的爸爸,也是我的一位朋友。

 

問題是這樣,我這位朋友,他覺得自己老婆經常嘮叨孩子、又不斷抱怨他這個做爸爸的,不懂教育孩子,而每到最後,總是吵架收場。於是這位爸爸就十分生氣,總訴說著:「我都在傾聽她,我都這樣做了,也教她怎樣做了,但她為什麼總要挑釁我,抱怨我不懂教子,到最後總是跟我吵架!」

 

因此這位爸爸很焦慮,並總是在找辦法,希望教育好女兒,以減少老婆對他的抱怨和嘮叨。

 

受導者的真正問題是:

其實有問題,並不在孩子,而是受導者與太太的婚姻冷卻。

 

因為當我使用NLP的第三位置,透過第三者角度,幫助受導者抽離、冷靜的同時,也深入了解到他與太太平日相處時的畫面:

老婆一邊講話,老公就一邊Look()手機,

老婆一邊講話,老公就一邊想著自己的事情(心不在焉)。

 

而且他們唯一會傾談的話題,就只剩女兒的教育問題了。

 

當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後。為何他老婆總是抱怨這個、那個的,總是沒完沒了呢?

 

當了解受導者的真正問題,是婚姻冷卻後,於是,我就分享了一個故事給我這位朋友聽。


隱喻故事創作開始

個故事就叫作:《誰是罪魁禍首?》

故事是這樣的: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爸爸,他有兩個女兒。

而他老婆總是跟他抱怨,說大女兒不聽話,說大女兒欺負二女兒。

(這故事裡,我覺得這個爸爸最神(厲害)的地方是他的處理方法。就是過往我們處理事情的方法,就是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吧。但這位爸爸卻不一樣,而後來這位爸爸是怎麼解決的?我們來看:)

 

就是很多年以前,有一段時間,這個家庭的大女兒跟二女兒,她們經常吵架,她們年紀相差六歲。

 

太太就對丈夫抱怨,說「這個大女兒雖然優秀,但是她就是沒有愛心,因為叫她照顧她妹妹,她老是不照顧,她連妹妹都不愛,她怎麼可能愛別人?她都不懂得愛別人,她優秀又有什麼用?她這輩子就毀了。」

 

(你會否有時也會這樣?當你一焦慮時,經常把壞事情放大、甚至誇大,說:

這孩子不上學他這一世就毀了;

這孩子英文不好這一世就毀了;

這孩子手字不好這一世就毀了;

因為一件很小的事,不去照顧妹妹,最後就聯想到她這輩子就毀了的大事。)

 

由於這位爸爸經常每天被自己老婆嘮叨、跟他念這個,因此也變得焦慮起來,開始覺得必須要有所作為,於是就把大女兒叫來,講了一番你要怎麼照顧你妹妹,你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你妹妹都不照顧,你怎麼會有愛心?然後怎樣怎樣的講完一大堆。。。

(你估,有沒有效呢?)

 

(有很多時候,有道理並不代表有效果。)

 

無錯,結果效果真的很有限,雖然大女兒是很聽這位爸爸的話,爸爸講完後,她都很認同,她覺得爸爸說得有道理,亦都說她願意改。但就是改的效果不太明顯,然後老婆又說:「你這個老爸,都沒本事?弄了半天你女兒還是不聽你的,你搞不定。」

而這位爸爸一聽到老婆這樣說,又當場氣炸。


(到這裡,有一個反轉就來了。)

 

就是有一天,這位爸爸突然想到這個事情是怎麼回事呢。

就是發現因為二女兒比較黏他。

他回想每天一回家的時候:

二女兒就上來,拉著他去玩、去做她想做的事。因為她年紀比較小,也就比較沒有忌諱,所以整天黏著爸爸的。

 

但這位爸爸就突然有一天想明白。

方法是,他利用第三位置,抽離的方法去想,(當中更使用了第二位置去「代入對方」):

就是,想著自己離開了自己的身體,然後想著自己是牆上面的一部攝錄機,去回看著自己每一天回家,到底在演出著什麼樣的一個畫面,於是他就開始想,個畫面是這樣的:

 

每天自己一回家,接著小女兒就跑過來,然後他就跟著小女兒跑、陪她玩這個、玩那個的。

 

然後這時候,他就代入了他大女兒的角色去想,就那我們家的大女兒,她姐姐是怎麼想的:「爸爸偏心,他一回家招呼都沒打,就跟妹妹跑,不知道跑哪兒去玩了。」

 

然後又想到,那我老婆怎麼想的:「這個老公,心裡只有女兒沒有我。」

 

就這樣,這位爸爸才看到這個事情,根本不是姐姐不愛妹妹!

而是老公不愛老婆;是爸爸偏心!

 

當利用不同位置,去看清楚整件事情後。

發現,原來問題的源頭是我自己。

 

當這個問題想明白之後,等這位爸爸再次回家,小女兒走過來的時候,他就說「等一等,等一等,先看看你媽媽在哪兒,爸爸要先去跟媽媽講幾句話。」然後與太太打了個招呼後,看到老婆她今天心情還不錯,正在忙著,沒問題了。然後再跟小女兒說:「去看看你姐姐在哪兒,跟姐姐打招呼。」看大女兒也沒問題,都安頓好了,這才去跟小女兒去做她想做的事。

 

自從這位爸爸這樣子改變以後,他大女兒跟小女兒狀態沒有改變,但他的太太以後就沒有再念姐姐不愛妹妹了,才知道,原來人家出功課是這麼出的。

 

(隱喻:所以當你另一半對你抱怨時,問題的核心,可能並不是是對方抱怨的事情。而可能的解決方法,是再想深一層,就是去反思,反思自己的問題,並關注對方的想法和需要。)


受導者如何改變/產生哪些積極的影響:

那我這位朋友,聽完之後,就好像明白了什麼,而剛好,他就讀的一個NLP課裡,正在做某個金字塔《不同層次的不同問題》的上山落山練習,並因此改變了自己的信念認知,其實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家庭幸福,而真正能做到的有幸福感,最有效的方法,就只有自己給予自己,就是調整自己心態,學習感恩,並主動給予家人幸福。

 

因此,當信念發生變化之後,這位爸爸就由原本「要給小朋友最好的教育」,轉變為「想要幸福感」。從而找到的方法,就是帶著一家人走去執感恩石(以增加儀式感),然後每晚帶著老婆和女兒手握感恩石,去細說感恩事項;並從那天開始,每天都會跟老婆通一個電話。

 

自此以後,我這位朋友就發生神奇既事,女兒的問題依舊存在,但太太的抱怨開始有明顯的減少,並且感覺到太太沒有了之前那種對老公的不滿情緒,關係開始變得越來越好,也越來越親密。


最後,我也不瞞大家,以上的那位朋友,那位受導者,那位一開頭每每談到女兒問題,就跟太太鬧矛盾的爸爸,其實就是小弟我。

 

現在的我,自從拾起感恩石的那一天,我每晚都會帶著女兒和太太感恩,現在,我和女兒隨隨便便也能說出20個感恩事項,太太也能說出5個。

 

而每天在公司工作的時候,我都會打一通電話給老婆,問問對方正在做什麼,或即使沒什麼特別事情,沒話題也好,也會說說自己在做什麼,在吃飯,又或是吃了什麼的。總之就是想關心一下妳。

 

謝謝。



後記:

這故事的隱喻是,當你遇到問題時,就如另一半對你抱怨時,問題的核心,可能並不是是對方抱怨事情的表面。

就像很多人感到沒錢很痛苦一樣,但其實痛苦的不是貧窮,而是因為你自己對自己的貧窮,感覺到痛苦而帶來痛苦的想法。


而可能的解決方法,就是靠反思,反思問題所在,發掘自身的問題,並關注身邊人的想法和需要。


尤其是去探究一下自己的價值觀,自己和家人認為最幸福的事,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畫面。


最後,其實每一人都俱備有讓自己成功幸福的資源,就是感恩,每天說「感謝」。


感恩,是開啓心靈的珍貴記憶。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徹底改變了人類看待時間、空間和重力的方式,然而他每天都要說「謝謝您」上百次。他感謝所有以前的科學家,因爲他們的貢獻,才能使他在研究上學習與達到更多成就,愛因斯坦十分了解感恩的祕密。


感恩是來自心靈的珍貴記憶,當你手握這些來自大自然的感恩石,注意自己的內在思想,會意那些值得感恩的事,向生命發出真摯的感恩時,你的能量會隨之而來。


感恩石的作用:

每當我的家庭中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時,我總是找一塊石頭將它緊握在手中。我將它放在一個袋子中並告誡自己:「每當我手握這石頭的時候,我都將想起我應該感恩的事情,隨之就會有一股很溫暖的感覺,由石頭流到全身。」


感恩,是幸福生活的鑰匙。

感恩,其實是一種存在多年的成功用於心理暗示的方法,也是生活幸福的「鑰匙」,它使你瞭解自己的所有和即將所得。


而感恩最有效的運用之一,就是當你表達感謝,有如你已經得到你想要的事物一般,你就是在向著宇宙發出強而有力的訊號。那訊號說,你已經擁有它了。因此你現在就感覺到對它的感激,並提升了自己的幸福感。


當你每天都握著這來自大自然的感恩石,去細讀著這10個至20個的感恩事項,並養成一個習慣,除了你幸福感應的能力會有所提高外,這幸福和感激的能量,也會儲存在這石頭之中。久而久之,即使你只是拿起這感恩石頭,也會感覺到滿滿的幸福。


來吧,新的一年,就讓我來帶你去寫寫自己的20個感恩事項吧:


例子:(只作參考,建議需由自己內心出發)

  1. 我感恩我來到這世上,得到生命,
  2. 我感恩得到健康;
  3. 感恩我有家人;
  4. 感恩我有愛我的太太;
  5. 感恩我有愛我的女兒;
  6. 感恩我有工作;
  7. 感恩我有很好的上司;
  8. 感恩我有很好的同事;
  9. 感恩有一班喜愛我的同事,和籃球隊友;
  10. 感恩我能學習;
  11. 感恩能經常遇到很多貴人;
  12. 感恩能遇到很多恩師和導師;
  13. 感恩我有手有腳,能周圍玩樂;
  14. 感恩我有眼,能看見東西;
  15. 感恩我有耳,能聽到美妙的聲音;
  16. 感恩我有口,能說話和品嘗美食;
  17. 感覺我有鼻,能嗅到清新的香氣;
  18. 感恩我有關心我的父母;
  19. 感恩我有朋友;
  20. 感恩我能上學;
  21. 感恩能有衣服穿;
  22. 感恩我有能力幫助別人;
  23. 感恩我能閱讀,能增長知識;
  24. 感恩我有地方住,有床睡;
  25. 感恩我們有一個寧靜的夜晚,讓我們可以好好休息,明天早上醒來有精神;
  26. 感恩我們每天早上都能醒來,能睜開眼睛,去繼續探索這奇妙的世界。


(可以進化,寫埋原因)

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

如何活好?

如何活好?






可能需要一些哲學的幫助。


到底最好應該怎樣面對死亡最好?

就是「隨時可死,步步求生。」

我很害怕死亡,但我依然會努力的活下法。


你怕不怕死?

我被問到這個問題我就很害怕,但是我還是覺得活著很好,所以我還是應該努力的活下去。

每天早晨醒來,感恩自己還活著,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我又可以去探索未知的自己。


死亡是什麼?

古希臘的哲學家伊壁鳩魯講過一段關於死亡等別有意思的話,他說:「死亡這件事和我無關,因為我活着時候,死亡沒有來;死亡來了的時候,我不在。所以我永遠不會遇到死亡。」這是伊壁鳩魯對死亡的一個界定。


你幸福嗎?

能活著真的是太好,我可以繼續探索自己的樂趣。


生命是什麼?

生命是一個能量體,雖然它看不到,但我相信它是存在的。

到了某個成熟的年齡,例如30歲或40歲過後,你應該拿更多的時間用在別人的身上。「如果你願意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其他人的身上,你的生命的能量體就賦予新的意義。」


怎樣才能活得更好?

就是如何活出真實的自己。

「珍惜為了理想而活下去的自己,珍惜為了夢想而努力不懈奮斗的自己。同時,也能接受逆境的考驗,接受現實的考驗。無論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改變,還是努力了也改變不了的,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懷着這樣的信念去活出真實的自己。」

所以不要在乎身外之物,不要被別人的評價左右,而是順其自然。


如果你能夠做到不在乎身外之物,不被別人的評價左右,同時學會順其自然,你就能夠活得很好。


這與「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出自岳麓書院的一副對聯的上聯的意思很相似。

「是非審之於己」,就是這事是對是錯你自己心裡有數,你自己心裡有個秤。

「毀譽聽之於人」,就是別人對你的評價那是他們的事,隨便他們愛怎說就怎麼說,不要緊。

「得失安之於數」,就是當你能夠對得到還是失去這件事,或者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相信著上天自有安排,無論是失敗與否都能坦然接受。


這裡,真的很感謝你們還在看小弟的文章,讓小弟感受到愛。

無論是新來的、還是被推介、還是很期待的,我都衷心感謝。


人生的第一個困難是什麼?

就是「為什麼會是我?為什麼是我遇到這種飛來橫禍?」

這樣的問題會令我們更加痛苦,會讓我們價值感下降,會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倒楣,我們會為此深陷自責,甚至認許這輩子自己再也走不出來等。


其實,人類天生就具有這樣的一種特殊能力,就是經過時間的推移最終會遺忘一切悲痛的能力,看到美麗的花朵,聽到美妙的音樂,想到美好的事物,我們依然會覺得活著真好。也許此刻的你感覺悲傷,但再次感覺美好的那個瞬間,一定會出現,請你相信並耐心等待那個時刻的到來。一片土地,無論歷經如何的蹂躪,即使人們認為它再也不可恢復。但終有一天,花兒會重新綻放在這片土地上。現在的你也許不能體會這種感覺,沒有關係,我曾經也和你一樣無法理解。耐心等待這一天,你會發現,因為相信,所以看見。當你的人生遇到痛苦、難過的時候,你一定要知道那個花還會開,這個時間一定會過去,因為這是人的本能。


「一直以來我的運氣都不好」。怎麼樣改變?

你們有沒有人覺得自己的運氣不夠好?覺得怎麼別人都那麼幸運,然後我就運氣不好?

其實人這一生中會面對很多困難,即使那些被認為運氣好的人也難免有各種艱辛和苦惱,這世上不存在完全無憂無慮的人。仔細想想運氣或者機會肉眼無法看到。但我們如果確信自己被愛被珍惜,生活中所有的困難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成長。我們度過艱難時刻之後,一定會獲得生命豐厚的回報。


那世上有那麼多奇跡,那麼奇跡只會發生在一些特定的人身上嗎?什麼樣的人才能夠創造奇跡呢?

那些創造奇跡的人,我發現這些人身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確信的信念,並且是堅定地確信,這可以說是一種信仰。

 

「信仰是認識到生命中,總有一些事情是自己的力量無法企及的,是相信存在比自己本身需要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捨棄、放下內心的執念,從而擁有一顆平常心。」

 

所以,「奇跡屬於那些有精神追求並確信的人,捨棄執念,既捨棄過去陳舊的那個自我,實質上是內在的一種重生。我們常常無法解釋的奇跡就發生在這些經歷過脫胎換骨般重生的人身上,對此我學到的是像發生過奇跡的人一樣堅守精神的追求。」如果你能夠放下我執,你做一切事都不是以自我的意志為轉移,都不是整天想著我能夠得到些什麼東西,我一定要怎麼怎麼樣的時候,可能奇跡慢慢地就發生了。


人生當中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候難免會被別人阻礙,當你面對那麼多反對你的人的時候,你有什麼辦法?

就是無數的人反對,就要不斷地問自己:我做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為了我自己,還是為了廣大的群眾?還是什麼?而最後做到「動機至善、私心了無」,就是當你是「動機至善,私心了無」的時候,就堅持做。


有人覺得生活當中,感動的時候越來越少。

此刻我在寫文章的這個過程的時候,我的內心就在做一種運動,這種運動就叫作感動。我們現在不是運動不足,而是感動不足。很多人覺得只要你足夠多的運動就好了,每天跑步跑十公里、一百公里,但是你的心變得越來越硬。你對周圍的一切都覺得無所謂,那其實是缺乏了另外一種更重要的運動,更重要的運動是你內心的感動的過程。

 

而感動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需要去運動的東西,你可經常調動自己的感動。去試試開始去閱讀書籍,或者我最近在種植植物,我在種植的這個過程當中,我會覺得充滿了感動。因為當你能夠看到這些能夠為你帶來的這種變化,或是你我倆能留言對上話,也會讓人覺得很感動。


你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

我接下來的目標是活著探索未知的自己。我現在倡導的一個概念叫作終生成長,什麼是終身成長?在我看到30多歲就退休後的伊面兄,令我有所領悟,就是我們不要給自己劃定一條線說多少多少歲就要退休。為什麼就不能夠拿出更多的時間去為別人呢?去散髮余熱做一些事情。

 

因為在工作和生活的過程當中,我們能夠不斷地發掘自己的潛力,我們能夠知道自己原來還有這麼多美好的一面又一面。探索未知的自己才是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我接下來要做的事,也是繼續探索未知的自己。

keep on going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你也會keep on going。希望對你有所啟發。謝謝。



後記:

「隨時可死,步步求生。」我在反思要怎樣才能做到這種心態境界呢?


最近我的確買了保險,是看完了加文兄的保險101系列後,覺得自己最不足的,應該是定壽險了,於是我把自己的人壽保障金額加大到一千萬,因為之前的人壽,總共只有500萬,扣去負債和現有的流動資金,只能夠妻女勉強過活(雖然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對比起一些人連樓宇按揭也沒有cover到的家庭,想起就替他們擔心,因為雖然萬一失去家庭之柱的概率很低,但萬一一個不幸,就很大獲了。所以有足夠的人壽保障很重要,才能給予自己的家人一份安全和表示自己的責任感,但是提提大家,買足夠就可以,不用買太多),因此小弟只是為了更保障她們的生活質素和加強我的安心程度,我才打算在我這段時期加多500萬元的保障,在之後當我財務更加獨立的時候或年紀開始大,小朋友和太太不再需要過多的保障時而再漸漸減少。


而小弟買的定壽保障的價錢,只是每月數百元(每一百萬,每月不用100元),而優惠更免費送6個月保費,500萬保障首年平均每月更不到$250,真是非常的抵,用這小小的錢,買大大的保障和安全感,十分化算。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去自己search,我只是透過網上的恒生銀行買的,與一般網上的保險公司不同,恒生定壽有包自殺等,但富衛FWDBowtie定壽價錢則沒包自殺等。。。但價錢卻與恒生的差不多。以及富衛FWDBowtie的定壽保險等,都是有包括自殺保障的,而且經網上購買的話,價錢都相對較平。雖然包不包括自殺也好,相信你我都能活好,並且不會自殺,但也不排除有很多人會因精神壓力的影響而買多個保障更安心。)

2021年12月4日 星期六

先對自己寬容,才能開始從根本去改變自己。

先對自己寬容,才能開始從根本去改變自己。(寬容,亦是最能深度影響別人的一種能力。)


Blog友留言:

好幾個月沒看過樂兄的文章了我就是那個轉眼就會回到過去,打回原形的父親 (苦笑)


這篇文章有點玄所謂遠遠在背後帶領既沒有賞與罰沒有對與錯亦沒有乖不乖而要各自維持界線堅守責任那要管還是不要管還是兩者之間要做到表裏一致不可發洩情緒不要造成傷害反而是要從根本改善自己更難非常難


其實道理大概是能理解的但實際操作起來幾乎是一場革命幾乎是把一個人連根拔起的程度看這篇文章時除了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亦是想到教育系統的無能樂兄說父母這個職業卻沒有人去培訓那為什麼明明教育作為一個受過專業培訓才能擔當的職業教師們卻鮮有這種高度自控的耐心和愛心是教育系統把他們的能量都搾乾了無遐專注培育學生還是愛心實在難以衡量無法科學化地培養以致問題一代接一代的傳承下去?


又或者適當地處理不聽話的孩子從來都只應該是父母的職責吧畢竟即是老師再有愛心也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回覆Blog友的留言。

你好,這位爸爸。


我這幾個月主要是在忙(享受)自己的個人生活,及剛上完NLP的執行師課程,考完試做完Project,接著繼續讀高級的NLP課程。


上完基礎課程,覺得十分有用,這裡送你一篇我學習NLP的筆記。希望會對你有啟發。


NLP的12個假設前題


自我覺察是改變的開始。

你說感受到自己的不足,這是很好的開始,當你察覺自己不足時,才能有股動力去推動自己進步,因為人天性就是靠這自我的不足感來推動個人進步的,從而才會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寬容使人進步。

首先,我們不要認為學習或閱讀了一遍得到啟發後,我們就可以變好,也不要認為自己在某一次的打回原形就代表了自己就是失敗或就是回到過去一樣。


如果我們想進步,就要像育兒一樣,對孩子寬容,因此你對自己也要寬容。那樣,人才能容易改變,容易進步。


有時候,能催眠自己的往往不是別人,但是一直喊你是失敗者,說你就是無能者的一個瘋子,卻是你內心的自己。


因此,如能夠像育兒一樣,轉換一下角度,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多看到自己曾成功做到過什麼,多鼓勵一下自己,而當你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你就能更易作出改變,而越做越好。


在工作上,我的上司十分高明,也是用這方式來驅動我的,在我做得不好的時候,他不會指責我,反而問我有什麼需要幫忙,在我做對的時候大大力去讚賞我,這無疑是讓我最快能得到最大改善的好方法。


因為每個人都是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也樂意看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井井有條,並不斷改善的。



Blog友:「這篇文章有點玄所謂遠遠在背後帶領既沒有賞與罰沒有對與錯亦沒有乖不乖而要各自維持界線堅守責任那要管還是不要管還是兩者之間要做到表裏一致不可發洩情緒不要造成傷害反而是要從根本改善自己更難非常難



沒有賞與罰的教育,說的是不要外在驅動孩子。

對於沒有賞與罰,指的是不用外在因素利誘去驅動一個人去做正面的事,或防止人去做負面的事。

例如:鼓勵孩子讀書,考取好成績,阿德勒認為,最好的方法是透過內在驅動去鼓勵孩子,而不是說:「如果你能考上前10名我就帶你去旅遊。」那是外在驅動,是利誘。外在驅動的壞處是什麼?就是當父母回應:「就你這樣的成績也想旅遊!?」這時,孩子就會得不到被愛,認為父母愛的是成績,而不是愛孩子。因此我之前花了六篇篇幅去說的家庭教育的三根支柱中最重要的兩根之柱:無條件的愛和價值感。

其實是基於阿德勒《自卑與超越》一書裡說的:「每一個孩子終其一生在尋找兩樣東西,第一個叫作歸屬感,第二個叫作價值感。」歸屬感就是他知道有人愛他,價值感就是他知道自己有能力,所以這是最重要的養分。而假如父母說「你考不好就不帶你去旅遊!」這正正就扼殺了對方的被愛感和覺得自己沒能力。


因此,沒有賞與罰的教育,我是認同的。


(更多的分享Blog友有興趣可以到這裡看另一篇《不管教的勇氣》有更多詳情。)


那怎樣才能做到內在驅動?

我有一位朋友,90後,他厲害了,是位劍橋畢業生,我認識他時,年紀輕輕就創業了,現在生意額在疫情下也有六位數。我問他是什麼原因驅使他入讀劍橋大學的?他說,是小時候有一位鄰居的年輕教授對他說,這位教授不是說要他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怎樣怎樣的講道理。而是分享了他大學的生活趣事,分享他在劍橋大學附近有間咖啡館的描述,說到在裡面喝的咖啡,然後說到一粒咖啡豆,再到咖啡與紅茶之間的「倫敦戰爭」。這位教授的所見所聞,讓他大開眼界,更聽他說,說你也可以像他一樣去學習更多學識去感受世界,去見識這個世界。這位教授當年就讓我這位朋友感受到有學識的美好,從此以後,他對學識的追求,就是一件相當美好的事。自此,他就不斷的努力,去讓自己能夠成為有條件進入劍橋的人,這份學習的驅動力,源至於他自己內心,想要成為一位,像那位教授一樣,對學習覺得是美好的事,去見識世界的人。


所以,對於只靠利誘或責罰說「你不讀書就怎樣怎樣;你能考上第幾名,我就給你什麼什麼的。」即使現在我回想我灌輸我女兒,說「爸爸媽媽一定會帶你一起去旅行的,那是因為爸爸媽媽愛你;讀書我們不需要額外的獎勵的原因,是因為讀書本身能學習到有趣的知識就是最好的獎勵」的概念,也不夠這位教授故事分享般美好。看來我也要在看書時,多表達我有多麼的興奮和開心閱讀到有趣的事情,來內在驅動一下孩子她。



那要管還是不要管?


Blog友可能會問,那「沒有對與錯亦沒有乖不乖,… , 那要管還是不要管還是兩者之間



雖然我認同沒有外在驅動的賞與罰,但這並不代表不讚賞和不告知,因為阿德勒說到歸屬感,就是無條件但有邊際的愛。


什麼是有邊際的愛?

就是當對方的行為,並非你所認為是正面的時候,你就必須有責任地去告知對方,並要說為什麼。其實這裡你會發現,很多的育兒理念,無論是「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訓練」、還是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所著重的都是以同一個概念去培訓父母。就是:「當對方的行為影響到別人,你必須有責任去告訴孩子,這行為會導至對方有什麼的感受,並說明為什麼。」


方法就是:告知,然後說為什麼。


當別人做錯事的時候,是建立關係的時機。

(我們透過說感受來告知孩子的行為是別人接受和不接受,以代替批評或指責。在說為什麼的時候則要保持心平氣和。)

在孩子做了一些你認為錯的事的時候,你可以告知你自己的感受,例如,你這樣做媽媽會很害怕,很擔心,因為擔心你會受傷、擔心你不認真吃飯,這習慣會令你將來在學校裡不能按時完成午餐,餓肚子或不能長高高等。看太長時間手機螢幕,爸爸擔心你影響眼睛健康,在之後需要無時無刻地戴眼鏡,以後要做運動或做什麼職業的時候,也會帶來不便或阻礙而不能做的。


當別人做對事的時候,才是最好的教育時機。

而同樣地,在孩子做對事的時候,更需要去讚揚對方,為什麼?因為最好的教育時機,是在對方做對事的時候去讚揚對方,而讚揚時,我們更需要讚賞對方的動機和過程。例如:妃妃,你知道你今天的這個行為爸爸替你感到很高興嗎?(看,這裡我們也是先說感受,然後說為什麼。)知道為什麼嗎?(這時孩子一定好奇,想知道原因。)然後這時你才說,因為你好奇、有探索精神,好奇、有探索精神可以有助你增加智慧,發掘更多更有趣好玩的東西。因為你這是自律的表現,自律可以令你將來學什麼都較容易學得會和快上手。現在你已經學會了。


因此,我們給予對方無條件的愛,就是必須要關注對方,而不是不管對方。在對方做錯事的時候也不急於去批評對方或指責對方,就不會傷害對方。



對於你說的「其實道理大概是能理解的,但實際操作起來幾乎是一場革命,幾乎是把一個人連根拔起的程度。」


改變從來到不容易。

的確是這樣,這位爸爸你形容得好貼切「幾乎是一場革命,幾乎是把一個人連根拔起的程度。」我非常認同而且很有切身感受。的確,改變並不容易,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覺得的,自我改變的確不容易。我也未找到我能逐一改變的真正原因和規律。

但有時候,就像止凡兄當年對我說的閱讀那一回事一樣,當下你現在未明白時並不要緊,只要你保持不斷閱讀、不斷的吸收,到了某一刻,你突然間就能像打通任督二脈一樣,就突然明白了。因此每當我一生氣,突然一股勁、一股怒火上頭時,我也會把所有學習到的東西拋諸腦後,從而像師兄你一樣打回原形。


但不要緊,正因為我們人類就是會變動的,這個世界、這社會是流動的,因此我們的行為也是會改變的。相信只要不斷的學習和學習,不斷的閱讀再翻閱,有一天,你也可以像小弟一樣,不知在那一個時刻,做到融會貫通,不知道自己為何突然就能做到了。


最後,謝謝你叫我樂兄,小弟也送上我的正面語給大家,「正因為教育體系的不全,所以我們才要靠自己找方法培訓自己。」


以及美國神學家尼布爾寫的一篇祈禱文:「上帝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賜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賜予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的區別。」


我相信無論覺得是做對做錯,孩子的成長都是他個人一連串的選擇,就像有兩兄弟有著同樣菸酒的父親,他們說的話雖然都一樣,但選擇的道路卻不一樣,「有著這樣的父親,我不這樣還能怎樣。」一個成為法官,一個淪為盜竊者。


現在我們成人了,只要我們這一刻能遇到一名啟發自己的人或事,相信你有著要改變的心,就一定能夠改變。

所以也回應你留言的一句說話:「而要從根本改善自己,是可以的,是一定可以的。」


最後,多謝這位爸爸你的發問和留言抒發,讓小弟爆發靈感以分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