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進入到「三根支柱」的第一根,叫作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
每次一說無條件的愛,就可能有很多家長會想,「那可不行,把孩子慣壞了怎麼辦?」
無條件的愛不意味著溺愛,反過來說,溺愛其實等同於不愛。
一個人如果從小到大被父母溺愛,這代表他做什麼都行,想打誰就打誰、想罵誰就罵誰,孩子吸毒都不管你。這種情況之下,這個孩子其實內心會覺得非常恐慌,原因就是他不知道邊界在哪兒,他能夠感受到自己的行為好像不那麼受歡迎,有些地方可能也不對,我都犯了這麼大的問題了,但是我家裡人都好像不在意。這種狀況之下,孩子的不安全感和在暴力的家庭裡邊長大的孩子的不安全感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經常看新聞,你會看到,有的明星吸毒,然後大家就採訪說他們家的教育是什麼情況?他們家是從小到大地打,一直打。然後,另外一個明星,他們家溺愛,一直溺愛成這樣,也吸毒。
打和溺愛為什麼是一個效果?
在教育的原理當中,早就有了,無論是暴力,還是溺愛,導致的結果都是孩子完全沒有安全感,他覺得沒有人愛他。所以千萬不要以為無條件的愛是溺愛,無條件的愛是一個很高級的愛。
在這裡我想問一問問大家,你們愛你們的孩子是有條件的嗎?
我想大家都應該會答「沒有呀,我們沒有條件。」那接著如果孩子的成績不好,你還愛他嗎?」有的人猶豫了,說:「會,應該還會吧。」那麼,如果你的孩子把人揍了,你還愛他嗎?「揍人也得愛吧!」你孩子進監獄會給他送飯嗎?「送呀,當然送。」
你看,我們看起來對孩子應該是無條件的愛,就算他做了錯事,我們依然會愛他,這個並沒有錯。
但是,我們表達出來的是無條件的愛嗎?
我們經常跟孩子說出來的是無條件的愛嗎?
你去問問你的孩子,爸爸媽媽是無條件地愛你嗎?
這答案就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有沒有跟孩子講過:「你再這樣,我就不管你了!」「你再這樣就把你送人了!」「我們都喜歡聽話的孩子,我們都不喜歡不聽話的小孩。」所有的這些話當中,都充滿了條件。
我有一次,在機場裡邊看到很溫馨的一幕,夫妻倆拉著一個大概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大概兩三歲的樣子,在那兒走,然後小孩子很可愛,就是拿腳踢他的爸爸,一邊走路,一邊踢他的爸爸,然後他媽媽在旁邊,媽媽也沒生氣,爸爸也沒生氣。所以我看到的應該是一個很溫馨的畫面。
然後,媽媽就說:「你再這樣,爸爸不愛你囉。」你看到嗎?哪怕父母沒生氣,父母都會用愛和不愛來威脅孩子。
「你再這樣,再這樣踢爸爸,爸爸就不會愛你囉。」這種說話在我們家是絕對不會說的,我會跟我家裡的老人,跟我太太,跟所有的人,包括跟保姆都講清楚,絕對不能夠拿「愛不愛孩子」來開玩笑。
無論發生什麼情況,爸爸媽媽永遠愛你,這件事是不會被挑戰的。你放心!對吧。
你可以做錯事,你做錯事了,我們可以改變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去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爸爸媽媽從來不會說:「你如果不做,我就不愛你。」
停止威脅和交換
所以這裡,我們的主題是關於無條件的愛,三根支柱的第一個工具。
就是首先,要學會停止威脅和交換。
但是,很多父母習慣於用威脅和交換的方法來跟孩子解決問題,原因是什麼呢?
方便!
因為只要你用威脅和交換的方法就能搞定他。
這在生活當中比比皆是,你走在大街上,只要有父母湊著小朋友的地方,你就能看到一個媽媽在前面氣哼哼地走了,後邊的孩子追著,媽媽就說:「我不是你媽媽!」這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她用不要你了來做威脅。
我有一次坐地鐵,在地鐵上看到一個小胖墩10歲左右,然後上了地鐵,摟著他媽媽的腰很可愛,抬頭說:「媽媽,我今天乖嗎?」然後,他媽拉著扶手說:「還可以。你今天挺乖的。」然後孩子說的第二句話給我嚇壞了,孩子說:「你今天能不打我嗎?」然後,媽媽很淡定,媽媽說:「可以,今天可以不打你,明天你要不聽話,我照樣揍你。」然後,那小孩就這麼嘻嘻嘻嘻地笑,然後兩個人一路走。
各位你能理解,那個媽媽在地鐵裡邊,當著那麼多的人,說這樣的話的時候的心情嗎?
我就坐在旁邊,我能夠看得到媽媽的態度是得意,『你看!我家的孩子多聽話,你看我這孩子被我收拾成這樣老老實實的,誰家的孩子像我們家孩子這麼諂媚。』她很高興。而我眼中看到的是一出悲劇正在上演。。。這就是千百個家庭不斷輪回的悲劇。
在孩子10歲以前,你用威脅和交換的方法搞定他,大概只需要一分鐘,就是很容易。只要你敢翻臉(大量的父母就是跟孩子翻臉),一翻臉,孩子就害怕;你不翻臉,他不害怕你。因為他不知道邊界在哪兒,所以一翻臉他就害怕你,搞定了。。
但是,10歲以前,你有多麼容易地搞定他,在14歲以後,你就會收穫一個多麼慘痛的青春期。就這麼簡單,因果循環。
我有個親戚管孩子特別凶,然後全家人都知道孩子怕她,這個孩子只要媽媽不在家,誰都不怕,把家裡折騰得天翻地覆都可以,但是一聽到他媽媽的車在門口停車熄火,準備進來,馬上開始給他媽媽找拖鞋,然後進來端水問:「媽媽,你累嗎?」就這樣。。
全家人把這當個樂子,全家人覺得說太好玩了,你看,等你媽回來收拾你,沒有人覺得這是個問題。然後,媽媽也特別得意,媽媽說:「家裡邊總得有一個人能鎮得住。」
你看,我們在坊間會流傳特別多錯誤的教育理念。這一句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句,大家都說:「家裡邊總得有一個人能鎮得住。」
但是,我告訴你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受傷最重的就是這個鎮得住的人。因為孩子在青春期之前,你別看他跟著你老老實實地在那兒,你讓他幹什麼就幹什麼,或者你威脅,他就做。他其實在跟你學習,他一刻不停地在跟你學東西呢。孩子的吸收能力比成年人要強幾千倍,有一本書講過「每個人三歲以前所獲得的訊息量是三歲以後的總和」。全世界都知道中文最難學,假如我們在三歲以前,學會了語言,成年以後才開始學中文,你這輩子可能都學不會。
三歲以前,孩子學會察言觀色,學會了感情,養成了性格,孩子無時無刻地都在跟著父母學習待人處事的方法,學習處理矛盾的方法。
所以,當一個媽媽在孩子面前展示出來的,「如果是不聽話,我就把你扔出去,我就關門,我就摔門」。孩子到他14歲以後,他長大了,他也會跟你摔門,他離家出走,他威脅你,甚至他就輕輕地推你一把,你都受不了。你哭,你說,我兒子揍我。但是,小時候你是怎麼揍他的,你都忘了嗎?十八般武藝都是跟你學的呀。
所以,有一句話講得很對:「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如果復印件出了錯,你認為問題在哪兒?大概是原件吧,你不會懷疑是復印過程出了問題吧,而應該是原件出了問題。
所以我們經常在生活當中看到一個孩子的表現,就能夠想象他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他的父母在家裡邊跟他是怎麼互動的。
所以帶孩子去參加社交活動是一個高風險的事。你平常在生活當中,可以把自己裝扮得非常跟紳士一樣,或者非常淑女,但是帶你的孩子出來溜一圈,你就立刻會知道這家裡邊是怎麼互動的。
交換破壞無條件的愛
很多爸爸在家裡邊保持權威,孩子出來的表現就是緊張、萎縮,就是縮,再縮到人的後邊,不敢說話或者是沒規矩,兩種極端的表現都有可能。孩子的表現越極端,證明家裡有人脾氣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要學會停止、交換和威脅。
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讓我覺得,似乎父親用交換的手段會多一些,然後媽媽用威脅的手段會多一些。這裡邊沒有做過詳細的調查,只是我個人的判斷。這可能和男女的差異有關係。
媽媽一沒辦法就說,我不管你了,我讓你爸回來收拾你,或者媽媽抓狂、發飆,然後大聲吼他。
一個家裡邊聲音最大的人是最沒有權威的人。
其實,媽媽吼孩子的聲音越大,在家裡的權威就越小,從而導致權威度不斷地下降。父親因為手裡掌管著很多資源,所以遇到問題就交換。你想買雙鞋,那你得給我做點什麼?或者最重要的不是給我做點事,而是你成績又考多少。
你知道很多孩子最煩父母的是什麼嗎?
無論跟父母說什麼話,到最後都是成績,到最後落實的就是你今年考第幾?好了,你想想看,孩子想旅遊,你說,今年我帶你去旅遊,條件是你給我進前10名以上,結果到了年底拿回來成績單,一看,「就這成績,你還想旅遊!?取消!!」當父親取消旅遊的這一刻,孩子立刻就能夠理解父母愛的是誰了,「別跟我說無條件地愛,愛的根本不是我,你愛的是我們班的學霸,你愛的是成績。」
當這種無條件的愛被破壞了以後,後果是這個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會情緒大爆發,然後,有一天他會突然講:「你們從來都不關心我,你們從來都不愛我。」電視劇經常出現這樣的橋段,我相信,家家戶戶也都演過這樣的戲。
當這樣的話說出來之後,很多父母是震驚的,父母說,我們怎麼可能會不愛你,我們所有的心思都在你身上。但是孩子並沒有說謊,因為孩子沒有感受到過無條件的愛,他所感受到的,是你讓我做任何事都有一個附加條件。這就是交換的惡果。
威脅讓孩子喪失生命力
如果用威脅的方法,那就更糟糕了,我所做的所有的事都不是我樂意這樣做,而是我被逼就範的,我要不這樣做,我媽就抓狂了,我媽就發瘋了。
有很多孩子到了中學,認真努力地學習,你問他為什麼?他說,我不想讓我媽媽傷心。你看,媽媽可以用讓自己難過、讓自己傷心、讓自己抓狂,類似於這樣的行為來綁架和勒索孩子。結果是孩子可能會就範,因為我們的孩子前面講過了很愛父母,但是孩子就算是就範了,他並不愛學習那件事本身,他並不享受學習的過程,他只是成為了為你奪得一面錦旗,奪得大學錄取通知書這樣的一個工具。
所以,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工具,他沒覺得自己是個人,他的生命力建立不起來。
還記得我們說「無條件的愛」這根支柱的目的是什麼嗎?
當你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的時候,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他成為一個有生命力的人。他要愛自己,他要愛他的學習,他要愛那些知識,愛這個社會。
但是如果他從小內心是缺乏愛的,他是沒有感受到過來自外在那些真正無條件的愛,從而讓孩子感受到:「有一群人愛我是沒有條件的,我就算做錯了事,我也敢跟我的父母分享,因為他們會包容我,然後他會跟我一塊來解決問題。」這,才是給孩子內心當中注入生命力和能量的最重要的步驟。
所以,停止威脅和交換是這支柱最重要的一個主題。
五種常見的錯誤教養
我們在生活當中,有五種常見的錯誤教養方式,我不希望大家對號入座,但是不可避免,一定會講到某些人的痛點。
第一個叫作控制。
就是當一個孩子抓狂,他躺在地上大叫的時候,父母用控制,喊:「我數三聲,一!二!三!」,這是控制型。
第二種方式,賄賂。
賄賂型的特點就是,「你別哭了,爸爸給你買個糖」、「好吧,我們來看電影,騎自行車,買雪糕給你吃」,你看,這叫賄賂。
第三種,放任。
哭,沒事讓他哭,小孩子哭一哭對身體好,來,我們打麻將,別管他。
五種常見錯誤教養方式,分別會有什麼惡果呢?
一、控制型的孩子
長大了以後,有兩種極端的情況:
一種情況是控制別人,如果他從小被控制型人格的人掌控,他長大以後學會的方法就是控制別人,所以他控制欲很強,不會幸福。
第二種狀況,被控制的時間長了,孩子會變得懦弱,他喪失了自己的動力,他凡事都聽別人,這是控制型的結果。
二、賄賂型
最大的問題是,人不可能這一輩子永遠被賄賂,所以,當這個孩子做任何事都需要找到一個條件,一個外在東西來滿足他的時候,他這輩子不會幸福,因為他做任何事情都要想,誰給我什麼條件,有什麼東西作為回報?
所以他找不到這件事本身的樂趣,而只能夠看到這件事情所帶來的後果,它跟整個世界都是一種交換的關係。
所以,他不會發自內心地覺得幸福,外在的物質、名譽地位可以給他帶來短暫的刺激,但是他找不到內心的意義、價值歸屬感,所以他找不到幸福。
三、放任
如果是方任,不要管他,我們打麻將別理他這種,這個孩子長大了以後會極其缺乏安全感。
因為他做事沒人理,他都已經那樣了,他已經抓狂了,躺在地上哭了,全家人還在打麻將不管他。
一個放任型的孩子長大了容易有成癮型人格。
這個詞來自於《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如果你想要瞭解個中原委,可以去把那本書讀一下。成癮型人格是他打起遊戲來沒完,他聽搖滾樂沒完。喜歡打遊戲沒問題,喜歡搖滾樂沒問題,別沒完沒了呀,一旦沒完,就是成癮型人格。長大的時候抽煙沒完沒了。
我問身邊喜歡抽煙的這些人,如果他抽煙,有些人看完《這本書能讓你戒煙》的書就能戒掉。但是,有些人聽那書聽了好多遍,就是戒不掉。然後我就問他,你跟你父親的關係怎麼樣?基本上的回應就是從小被揍。這很神秘,如果一個人小時候被自己的父親經常揍,他長大了以後抽煙的概率會很高。原因是什麼呢?
因為依賴。他需要有一個東西給他帶來支撐,他沒有從父親得到足夠的支持,所以他就會依賴煙、依賴酒,依賴毒品,依賴各種各樣的東西。
這三種錯誤的類型是大量家庭裡邊常見的狀況。
還有兩種常見的錯誤:
四、否定孩子的感受。
你比如說,孩子走路摔了一跤,媽媽過來說,不疼不疼,起來起來」。
你想想看,你在你們家做飯時,你摔了一跤,摔在廚房,你老公站在那兒說:「不疼,起來」。妳會是什麼感覺?
所以,你怎麼知道他不疼,你忽略了他的感受,導致的結果就是他慢慢地可能會變得堅強。說:「男子漢不哭、不流眼淚」,他是變得堅強了,但是他也學會了忽略他人的感受。
所以,在他青春期的時候,他會把你氣得半死,他看到你在那兒哭天抹淚的,他說,咋了你?至於嗎?我又沒說什麼。
他也忽略別人的感受。
最後一種錯誤:
五、以消極的後果進行懲罰。
比如說,孩子不按時吃飯,你就不許他看電視,但這兩者之間沒有關係。
沒有來按時吃飯和看電視這兩件事之間根本上完全沒有關係,沒有邏輯聯繫,這叫作消極後果。
純粹就是,因為你是大人,你手中有這個權利,所以你懲罰他,導致的結果是怎樣呢?
這導致他對這個錯誤根本沒有理解,他沒有建立這個錯誤可能會導致什麼後果的原因。然後,他心中產生一個概念,就是大人,大人手中有特權,所以將來我也要成為大人,我有了特權,我也欺負別人,就是這樣不斷地學習的一個過程。
這五種狀態,就是說如果你停止不了威脅和交換,那麼你在這家裡反復上演的,無非就是埋下這些種子,成為將來的惡果。
學會按下暫停鍵
那我們怎麼停止威脅和交換呢?
第一個方法叫作按下暫停鍵。
就是當你一不小心就想要去威脅和交換的時候,因為你知道這是一種衝動,特別容易就脫口而出。
在這一刻按下暫停鍵,先別著急,先把情緒平緩一下。等你處理好了自己的情緒,你跟孩子說,讓媽媽休息一分鐘,或者你說,讓爸爸思考一下,待會我來給你答覆。按下暫停鍵,你就有可能能夠擺脫或避開一次悲劇的發生。就像原始人一樣,打或逃的境況。
其實我們說,威脅和賄賂、威脅和交換,這就是沒用過腦子。人類在原始社會的時候,是經常不用腦子的,有一群原始人站在一塊兒聊天,聊著聊著,突然之間你發現其他人全跑了。你會動腦子想嗎,「怎麼回事,為什麼跑?」不可能!你看到別人跑,你肯定跟著跑,因為一動腦子就被老虎吃了,沒有思考的時間。而且人的大腦轉得越多,消耗能量越多,那時候吃的飯就不多,能量本身就不夠,你再使勁想,能量就沒了。所以,我們的大腦天生是為了求生,而不是為了求真。
所以我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原始人的反應就兩種,一種是我跟你拼命,打(老虎)牠,一種是打不過時就趕緊跑,逃命。
所以,如果你不用過腦子的話,你的行為就跟一個原始人一樣,打或者逃。你現在對待你的老闆,要麼就是我認了,你剝削我,要麼就是我告你去。打或者逃。你對待你的客戶打或者逃。對待孩子打或者逃。對待老公打或者逃。
我們這說的打(即威脅)或者逃(即賄賂),這兩者都是沒用過腦子。
你不用心,不動腦子,你沒有像一個人一樣冷靜下來認真地思考「愛」這件事,怎麼樣能夠跟他建立尊敬和信任,讓他能夠理解爸爸媽媽是愛他的。同時爸爸媽媽為了他好,也要建立起來邊界。
我舉個例子,有一次我也是糾正我孩子的行為,有些事做得不好,我就糾正他,批評完他以後,我帶他在我們小區裡邊轉,小區裡面種了很多樹。
我就跟他講,我說:「你觀察這些樹,你有沒有發現有的樹直,有的樹彎。」他就跟我一塊兒看,他說:「對啊,你看這個樹長得高,長得直,那個樹就是彎的。」我說:「那你告訴我,為什麼有的樹是直的,有的樹是彎的?」他說:「因為直的有人修剪吧?」我說:「太好了,那你知道爸爸為什麼批評你嗎?」
他想了大概有幾十秒鐘,他說:「你是不是在修剪我?」他立刻理解到,原來爸爸媽媽批評我是在修剪我。我說:「對了,這就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爸爸媽媽是你的監護人,你知道監護人意味著什麼嗎?就我們要對你負責,我們希望你安全,希望你健康,希望你像樹一樣長得直。所以,爸爸媽媽有時候會糾正你的一些行為,你能理解嗎?」他說:「我能理解。」我說:「但是,爸爸媽媽一直是愛你的,你要知道。」就好了。
這就是建立無條件的愛的過程!
你需要讓孩子知道,你可以給他糾錯,你可以不同意他的意見,不給他買一些東西,但是你愛他這件事沒什麼好商量的,全家都不會質疑這件事。
有了這個東西以後,你知道會有多大區別嗎?
你們有沒有見過在博物館裡邊發狂的孩子?我見過,在盧浮宮,小孩發狂了,然後就拿腳踢展品,太嚇人了,那玩意要是踢壞了的話,賠不起。然後,他媽媽就揪他,兩個人在盧浮宮的展品跟前打起來了,一群人在旁邊看。
我相信,很多家庭出過這樣的狀況,這小子撒野了。
為什麼孩子在那種關鍵的時刻不給你面子?
因為他覺得你又挑戰那個底線了。孩子特別希望你愛他,所以當孩子感受到你不愛的時候,他的辦法就是搞清楚狀況,你到底是不是愛我。所以,當他摸了展品,媽媽說,別動。這對孩子來說就意味著「你不愛我了」,孩子要試一下,「別動」,媽媽真的不愛我了!我再使勁抓一下……他在挑戰底線。
所以,你發現,你越批評他,他的反抗力度越強烈,在缺乏無條件的愛的狀況之下,你對他提要求,他的內心當中感受到的就是被背叛、被拋棄、被不愛,因此他做出強烈的反抗。孩子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得到你的愛,但是媽媽只要批評就代表著不愛,這不行,於是鬧得一塌糊塗。這就是在很多時候,你越說他,他越不聽你的原因,因為他內心沒有安全感,沒有愛。
我帶我孩子去逛博物館的時候,去了也會興奮,興奮就準備跑,這會影響到別人。我只需要,就只需要做這麼一個動作,他看著我,認真地點頭,拉著我的手,老老實實走三四個小時,當時陪著我逛美術館。館長說,你孩子真行,這麼長時間能夠一直跟著不吵不鬧。
為什麼我不需要大喊大叫,聲嘶力竭地把他拉到一邊去教訓他,這是因為他知道爸爸是愛他的,爸爸做出這個動作的意思是,在這個地方安靜是合適的,他希望自己表現得合適,所以他不會質疑這個行為背後有沒有什麼愛和不愛的問題。然後,按照爸爸的指令去做就好了,他沒覺得這是一種挑戰。
甚至我帶他出去逛街,我可以隨便帶他去逛逛商店,他那時候很小、不懂事,三歲的時候,走到一個櫥窗跟前走不了,他說,爸爸我想要這個,就是鬧。然後,我看了一看,我說:「我們最近買玩具買得有點多,能不能先不買?而且這個地方買它也貴,網上還能更便宜點。你想不想給我們家省點錢?」他想了想,他說:「可以,那我能不能給它拍個照,等我過生日的時候,你作為禮物送給我。」我說:「沒問題。」就走了。
老闆站在那兒看都傻眼了,這孩子這麼會講道理,說完就走了。原因是什麼?
原因都一樣的。爸爸不買東西,爸爸有理由,爸爸要教會他說,你要怎麼樣?你要理財!你要控制好自己的慾望,你不要在家裡買那麼多的東西。他知道,這些東西是有道理的,所以他提出一個折中的方案,過生日的時候買給我做禮物。這沒有任何問題。
不要讓孩子獲得任何一個東西都覺得非常艱難,我們覺得,很多家庭裡邊孩子真不容易,孩子想要獲得一個東西都特別艱難,都要經過百般的刁難,甚至這個刁難不是惡意的,只是習慣性的刁難,習慣性的提出很多的條件、要求,然後威脅等等。這時候孩子就會覺得跟父母之間的感情產生了大的距離。
把孩子當作成人對待
所以,要想獲得或培養無條件的愛,我們首先要能夠學會在情緒不好的時候停止。然後,學會跟孩子把這個道理解釋清楚,把孩子當作成人對待,我所說的把孩子當成人看待,並不是向他提出成年人的要求,而是你問自己一個問題,你跟你孩子說的這些話,你會跟你的同事說嗎?(就問自己這句話就好了。)
就是我們跟我們的同事說話的時候很客氣,我們最起碼有著尊重,我們不可能隨便說,「你怎麼這麼傻,你跟你說多少次了,你個笨蛋。」對吧?這在職場上是行不通的,很多人就炸了,就辭職了,就不幹了,你知道你要尊重這些成年人。
但是我們跟孩子說話的時候,我們經常充滿著諷刺、挖苦,然後不斷地指責,不斷地挑毛病。所以你想想看,孩子的內心怎麼可能跟你建立起來無條件的愛。
學習本身就是獎勵
如果你用威脅和交換的方法對待孩子,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孩子他自己會排序,因為孩子有他的邏輯,所以如果你說你成績考得好,爸爸給你買個自行車,你看,孩子的邏輯立刻就排序出來了。「玩兒、自行車、看電視、吃冰淇淋、旅遊這些事兒,都比學習好!」為什麼呀?
因為,要不然他怎麼跟我交換呢?要不然憑什麼我學習好了,再給我這些東西呢?這一定是好東西。這個邏輯,孩子不用學,從小就會。這是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的。
所以,我跟孩子曾經很小的時候,我就在家裡邊跟我孩子說過這樣的話,我說:「你的學習成績好,你學跳芭蕾舞,或者你學游泳、學英語,會話、學拼音,學得好,爸爸都不會給你任何獎勵。你知道為什麼嗎?」我有一次跟他認真談這個話,他說:「我知道,因為學得好本身就是最大的獎勵。」
各位請問,這個概念是怎麼灌輸給孩子的呢?就是父母的價值觀。
父母要告訴孩子,學習本身是一件非常美好、充滿樂趣的事。這個世界有這麼多東西,我們都不知道,你看爸爸讀這麼多的書,但是爸爸依然有很多東西都不知道,所以我們得去探索、得去瞭解,這時候你才會變成一個豐富的、有趣的、能力強的、為社會做貢獻的人。
當你把這個概念告訴他以後,學習不再是一個負擔,因此就不需要交換。這在不可能是因為你學得好,所以我給你買個東西。
至於要不要買鞋,要不要一起旅遊?要不要吃東西,一起去吃雪糕?當然可以了!你不跟你兒子旅遊,你跟誰旅遊?你總不會把他們班學霸帶去旅遊而不跟你的孩子去旅游吧~
而跟你的孩子一塊兒去玩,或者去吃雪糕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對你來講也是一個獎勵。對嗎?
所以,我們首先放棄自己頭腦當中對於學習的偏見,對於做那些正確的事的偏見,做正確的事本身不需要回報,做正確的事本身就是對自己最大的獎勵。然後,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大腦運轉起來,不要處在「打」或者「逃」的境況當中。
本節內容回顧:
最後,跟孩子之間培養起來這「無條件的愛」,而這「無條件的愛」並不意味著溺愛。你可以批評他,在批評他之前,你要告訴他,因為爸爸媽媽是愛你的,所以我要告訴你為什麼這樣做是不可以的。你可以很認真、很嚴肅,語氣嚴厲都沒有關係。因為爸爸媽媽是愛你的,所以我要糾正你的行為,因為爸爸媽媽是愛你的,所以這件事堅決不可以。
批評他完、糾正完他之後,記得要加一句,說:「儘管爸爸今天批評了你,你感覺怎麼樣?」然後說:「但是爸爸永遠愛你。」最後再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用這樣的方法,跟孩子之間保持著無條件的愛
呵護著他,這個孩子擁有了、得到了這種愛的感覺,他才能夠學會怎麼愛別人。他到了青春期以後,首先愛的那個人就是你,他要學會能夠愛你,能夠愛他的朋友,能夠愛他將來的戀人,愛他的孩子,進而他能夠愛這個社會。
愛社會有多重要,你知道嗎?
一個人只有愛這個社會,才願意折騰,才願意做事。一個人如果根本不愛這個社會,他就喜歡宅在家裡邊打遊戲,因為他內心枯竭了,沒有動力。
所以,這一章我們所學習的就是無條件的愛,之-「停止威脅和交換」。希望大家能夠把威脅和交換的行為從家庭當中,清除出去,然後建立無條件的愛,這是第一步。
謝謝大家。
先謝過樂兄這篇很捧的文章, 給到很好的啓發. 但關於宅在家裡邊打遊戲這點想補充一下, 我覺得喜歡遊戲也是人類的天性, 而電動遊戲也是一種遊戲的一種而已, 不覺得電動遊戲會比其他的遊戲特別差劣或優秀, 只是會較容易讓人沉迷而已. 但換個角度看, 卻是側面反映了這種遊戲的吸引力.
回覆刪除我想, 要是有天不用再依靠人類的勞動力生產資源, 那人類的主要活動便可能是遊戲了, 說不定這將會發生在我們孩子的時代裏, 所以別太小看遊戲啊, 勤有功, 戲無益, 是再上一個世代的事了.
匿名兄,遊戲的確是世上最吸引人的東西,不論是打遊戲或是看人打遊戲也好。
刪除以上面文章提到的「喜歡宅在家裡邊打遊戲,因為他內心枯竭了,沒有動力。」只是一個不愛這社會的人的其中一個消極的例子,可能是沈溺在遊戲世界、動漫世界而不懂得抽離的一個現象,因此並不是在針對打遊戲、看動漫等東西說是不好的,反而我認為遊戲是好事(因為我也有在追動漫,現在正在追回鬼滅之刃的26集動話呢,也有和女兒不時會打遊戲switch、XBox可以活動一下),而且我們最重要是懂得從遊戲中抽離,知道世界上美好的事其實不只這些。所以我教導女兒玩、遊戲是包括打遊戲機、捉迷藏、去露營、踢波、玩搖控車、去迪士尼、去動物園、落街跑步、跳芭蕾舞、玩寫字、聽故事書。(這些都是玩、讓她喜愛遊戲。)
而我現在女兒讀的學校,也是以自主學習,以「遊戲是最好的學習」為主要概念地進行教育的。
而且我沒有小看遊戲,看PS5所用的由Epic Games開發的新虛擬引擎Unreal Engine的大改進,以及Unity(U)的股價兩天就升了15%,並且市億超過200億美元,就知道這個市場的潛力和影響不容忽視。
竟然連從遊戲中也能找到投資的好選擇, 樂兄真厲害.
刪除可惜我只係買了一股,作遲些研究和拿個盤感擺了。
刪除沒想過佢已經升了廿多%(暈)
感覺這一篇文章,像一篇檯上演說愛的講詞,尤其最後一句:謝謝大家。在台下的我,忽然睡夢中拍拍掌:)長期讀者
回覆刪除謝謝長期讀者。
刪除對,其實這的確是一份講辭,有點長,但謝謝長期讀者能夠讀完它。
如果長期讀者覺得仍意猶未盡的話,可以加入小弟剛成立不久的讀書會,內裡會分享小弟更多的精彩筆記。
捐贈費用為$100-$200元,(請也不要給多🙏🙇♂️,過多反而小弟會有壓力)
費用只用作小弟再去報一些課程來學習,並且之後分享更多自己的學習筆記。
https://t.me/joinchat/PfgrcRm1dcwBoABIGT7pNw
而這捐贈並不是入會費用,不捐也可以的,只是純粹給小弟,在另一樣知識分享,的一個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