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在大時代中,做對的事


「低買高賣」,說容易,做困難!
在恒指升上多年來的高位,在當中,你在做什麼?

在大時代中,在恒指市盈率去到16-17倍的偏高位置,筆者就開始按計劃減持,減持手中的建行,分了四注去沽,由7元開始,一注比一注沽得高,沽到第三注後,還越升越有,上到8元。

沒沽而跌的痛還是沽了繼續升的痛?
開始發現,到底是沒有沽售而賺不到差價的心痛大些,還是沽了後看其不斷升上去的心痛大些呢?
答案是當她跌下去的時候是前者;當她繼續升上去時是後者。(不過如果是倍升股,升上去的損失可以是無限的!所以會是無限的痛!)

不要貪心賺差價的心態,而是要好好檢視其內在價值才正確
因此,反醒自己是貪心為賺差價而太早開始沽售的心態做錯了,其實應該最重要還是審視一下自己所投資的股票公司價值為何,升多少,才算不合理需要沽售和轉馬去更好投資回報或較穩陣的公司股票呢?

回看止凡著作,把忘記的都緊緊記住
回看止凡的著作,發覺很多東西都忘記了,而沽出股票的原因也拋諸腦後,而在進一步反思和啟發後,發現買入和沽出股票的參考價,應該用其應有的價值作參考,當年2015年,認為939其價值約6.5元,因此在跌到5元及5元以下、預期有6厘以上派息回報的時候大手買入,及買到4.3元時沒錢買時,甚至想借錢買(可是借錢買股票被家人喝止,原因是要生小朋友和萬一沒有工作,備用現金有機會不夠而做成壓力,所以最後也決定暫不借了)。

自己低買的操作
當其時,939的股價是5元以下,去到已經是低於自己估值的1.5元以上,可謂適當利用了安全邊際和收息為主而買入增持。

而當沽出時,也應該要同樣審視一下,現在的939其價值為何?兩年後今天的939,其盈利沒有減弱過,而且未來加息等的息差會擴大和壞賬減少了等,雖然是利好,但是要保持中立來評估這公司,自己估值後,認為939其價值為7元左右,因此在其股價上到9元的當天,不再理會身邊朋友的笑言「怎會沒可能,還會升上10元、11、12元為目標」,但自己認為9元以上,已經是非常不合理的價錢,派息回報已去到只有3.55厘(還未扣税),因此沽出換馬是勢在必行。

後記:在何時買入或沽出股票時,都應該審視公司的現有價值,而不應該以自己的買入賣出價來作沽出或買入的考慮!
而公開操作,讓朋友知道自己的操作,已經會帶來一點壓力,何況是公開呢?加上操作的確人人不同,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但方向可以透露,讓大家有討論的空間。

作出任何買入、沽出、或換馬的動作,也是按照自己的計劃,有效利用現有的資金放在最有效的地方,從而順利繼續進行自己的儲蓄投資計劃!

而會否投回939的懷抱?當然是會,因為自己所認識的股票當中,熟悉並有興趣作深入了解的公司並不多,只有數隻股票(一來沒有時間,二來是集中分析了解投資項目的好處,當然熟悉些自然會令贏面大些及更穩健些),而當中盈利能力強,ROE超過15%的,防守和進攻能力都不弱的,除了建行和領展之外,並沒有其他熟悉而且盈利能力又高的企業了。

最重要還是心態
但是會用平均成本法?甚麼時候才開始?抑或是等更低的價錢才一次過大手買入?買那一隻?我相信投資時的選股和操作,就有如不同的武功招式的選擇和運用,選擇當然重要,但更重要是合適自己的,操作有如招式,招式運用得好不好要不斷去試練和改進,而所打出來的威力大不大,就要靠內功心法~即心態。

要不斷吸收的還是財務知識
有好的心態,就是有好的投資理念;有好的投資理念,就算用簡單的投資操作也會有好的投資回報;而好的投資操作,又可以把簡單的投資回報倍大;而越好的投資操作,所需要的財務知識就多。

慢慢地、穩健地才是致勝關鍵
因此,有好的投資回報,必先要有好的投資心態,繼而再要不斷吸收無窮無盡的財務知識,這樣才能穩健地,慢慢地走向成功!

小心運用投資哲學「別人恐懼時貪婪」
而最後緊記一點,還有一樣自己未曾的,就是如果是突然只有你投資的該間股票公司股價大跌而市場上的其他公司都沒有怎跌時,千萬也不要急著買,除非你已了解該壞消息一直都存在而只是大行突然放大負面消息唱淡、或是其公司難關或危機已有足夠的把握解決。否則,都不要亂使用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別人恐懼時貪婪」。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自己都未必有足夠能力把握。因此,寧願賺少一點,也不要魯莽一見有壞消息就衝進去!

找最容易和最有把握的事,然後做好它
巴菲特名言「投資不是要想如何跨過7米高的欄,而是要找1米高的欄,然後想辦法誇過它」。
因此自己能把握的,就是找適合自己難度、或低於一米、甚至半米的欄,然後輕鬆跨過去。就是當大跌市時,所有股票都在跌時,利用最簡單直接的安全邊際,去買入自己最喜歡及最有信心的公司股票,既安全又穩陣,繼續做自己擅長的財息兼收!

5 則留言:

  1. 說白了人生就是減數,要在幾十年投資歲月𥚃取得最大利潤,切忌心急,沉住氣,增財商,決一不可。

    回覆刪除
  2. Bighead B兄說得正是,人生時間有限,不要心急投入市場做錯了事以招損失,而損失除了白白浪費了時間值外,最怕是學壞手勢,在市場中迴迴轉轉,時間一去不返。
    因此,要用好的心態,在有限的時間裡,不斷增加財商,才能穩當地賺取利潤回報。
    而知道未來將會一步步致富,將越來越沉得住氣,正所謂穩健為上,便能邁向成功!
    共勉之

    回覆刪除
  3. 請問如何計算其心中價值?

    回覆刪除
  4. 其實心中的價值就與價值觀相似,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就好像去日本旅遊,5000元包二人五日四夜的套票,有人話抵,有人話貴,這會視乎該人對日本旅遊的價值觀。而喜歡去日本和經常去日本的朋友,就如喜歡價值投資的投資者一樣,他們對該樣套票上的資料一看就大概知道其價值,大概知道抵買或不抵買,原因是經常去搜尋日本旅遊資料,如機票、酒店、在旺季、淡季、不同地區、不同價錢,對日本旅遊有一定程度的認知,而厲害的價值投資者,他們就好像日本旅遊達人一樣,對日本的熟悉程度,就像是腦裡面有一個資料庫,一看其套票內容便心中有一價錢(價值)。

    計算股票其心中的價值,其實也類同,一定要有對公司年報上的會計數字有一定的程度的基礎知識(如旅遊知識),和對該股票公司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如對日本的熟悉程度)。

    價值投資當中,心態最為重要,但自己也不是做得很好;第二重要的是估值,但自己也只是個價值投資新手。

    雖然投資了建行多年,對其股票較為熟悉,但現在才大概明白銀行的生意模式,主要利用息差盈利(是以幾乎沒有利息可言的低息來借用客戶存入銀行的錢,再以較高利息借給有需要借貸的其他客戶來賺取利潤),因此息差(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為其帶來的淨利息收入,佔其總收入七成以上,而其他經營收入,如賺取手續費和銷售金融產品等,則佔整體收入不足三成。

    而估值中,以前只懂看PE市盈率,但當能看懂多一點年報中的一些數字後,卻會更在意其資產淨值、市帳率PB、賺錢能力、還有負債比率等,這些都是自己一定必看的數字,當然還有買入時會看的派息回報率,其次是公司的派息比率、資金運用、現金流等。

    而自己對建行的賺錢能力感到非常滿意,因為其ROE(股東回報率)有16%左右,股東權益有1萬6千億人民幣,半年已為其帶來的股東溢利有1千3百80億人民幣,全年賺超過2千5百億理應不難,應比去年賺2千3百億人民幣為多。

    而自己是以5厘派息回報作買入考價,看939建設銀行,其股東溢利估算應有5%或以上的增長,加上人民幣升值了,如派息比上年升5%,由每股派27.8分人民幣升至29.2分人民幣,即每股將派36.05分港幣,以有5厘派息回報計算的話,買入價應大約是7.21,而計及H股需要繳交一成的股息稅給國家稅務局,因此要確保股息稅後回報有5厘以上,則買入價是6.489。但以上由溢利到派息,再到買入價參考,都只是個人的估算,相比起其他Blog友的估值還粗略及簡單,而且估值,並不是計算,亦都沒有一條精準的方程式或算式,而且不同公司都有不同的估值方法,而筆者說的估值7蚊,也只是一個大概心中價值,可供其他人的參考價值很低,因為每人的價值觀都不同。

    加上小弟還是個價值投資的初學者,選擇的也盡量是市值較大的大型企業,和業務較為單一的公司,因為大型相對較為安全(因為如果該大企業倒閉,相信政府會比自己更害怕或頭痛),第二業務較單一的公司,看其年報則較為簡單,並相對其他多重業務和複雜性高的公司較為容易。

    再者,銀行業務雖已較為簡單,但在真正投資時,比較其他同業時,也需要看懂其獨有的數字,如淨利息收益率、淨息差、資本充足比率、第一級資本比率、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比率、其他收入/經營收入比率、成本/收入比率、流動資產/客戶存款比率、不良貸款比率、撥備覆蓋率、壞帳比率等等。

    因此,要看懂這些年報中的財務數字,必須要有一定的財務知識,所以投資自己,增加財商,對個人發展及投資是何其重要。

    回覆刪除
  5. 感謝儲蓄兄的回應。

    當中提及股東溢利增長、息率計算買入價等,已經令我獲益良多,希望儲蓄兄可以有機會再分享。感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