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才能令婚姻步入親密關係。
回上一篇文章。謝謝cool him前輩的留言,感謝你能真正讀懂小弟想表達的重點。這也讓我想表達更多。(想起這也十分有趣,就像我女兒,當我表達出我是理解她時,她也會很高興地,從而想表達更多。見笑了。)
「人能夠不斷成長進步,就是多去發現自己的進步,如今次能夠做到什麼,這次我用了這招等等,而非盯著自己的不足,因為對自己苛刻,不斷的自我責備,最後只會令自己越做越差。」這是從育兒裡學習到的智慧,反過來幫助自己成長的心得。
好,說回我想分享更多有關婚姻和吵架的事,如下:
有很多時候,人因為需求未能滿足而向對方說出了很多暴力既語言,如「為什麼你總是這樣?」、「你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你再這樣我就跟你分手了!」
或一些不清晰既要求,如「你可否對我好些?」
以上都可能是情侶一般常見會出現的對話情節,都屬於一些暴力溝通或不清晰表達的言詞。「到底什麼叫對你好些?」
而通常人一旦被對方指責時,就很容易會不開心;
被對方誤解可能會委屈;
被對方威脅可能會憤怒;
但能夠好好去拆解自己每一個心情感受,那一個才是令自己真正情緒崩潰的觸發點,可能很少人會有這樣的反思。
正確的吵架
就是能夠做到非暴力的溝通(說事實->講感受->講為什麼->表達清晰的要求);
能夠做到當對方語言暴力時,你也能以非暴力溝通回答;
能夠做到當對方語言暴力觸發到你自己情緒崩壞的時候,你也能夠以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與對方溝通;
這才是我想表達的事情。
最後,當另一半做不到的時候,「不要急於糾正對方」,因為這會讓對方感到被指責,是暴力溝通的行為;
也不要向對方說你看看別人,這是「比較」,也是暴力溝通的一種。
如果你想學習《非暴力溝通》<—可以按這連結。
如果另一半不改變,怎樣辦?
如果你的另一半就是辦不到,就是經常以暴力溝通的方式,對你大吼大叫,那你應該怎辦呢?
在《親密關係》一書裡,它告訴大家一件事,就是婚姻是幾個人的事?
答案是:婚姻是你一個人的事。
因為當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即使你付出了100%的努力,最終也只能起到50%的效果。
於是,我們會試圖改變對方,但越是期望對方改變,越會身陷痛苦的深淵。婚姻中的大多數煩惱,皆來自於此。
所以,一個顛覆性的真相就是,婚姻只是你一個人的事。
作家張德芬對此說過一句頗為經典的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意思是一切都是關乎於你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如果你自己解決了你內心深處的問題,你就能夠準確地理解清楚你在婚姻當中到底需求的是什麼,以及怎麼樣用愛來解決這些事情。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明白這個道理,才是婚姻幸福的開始。
婚姻的本質不是愛情;而是功利。因為婚姻最令人期待的驚喜,不是那個人有多愛你,而是你能在這段關係裡獲得你想要的東西。
《親密關係》一書中說:
擇偶很少與浪漫愛情有關,婚姻是出於政治的、經濟的、實用的和家庭的目的。
他認為,人們在童年時都會追求兩樣東西:歸屬感、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從家庭中得到,他會在以後不斷去尋找那個能給他帶來這種滿足的人。
所以,我們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動機,大多是為了滿足我們未被滿足的需求。
或許很功利,但亦是很現實。
夫妻之間的吵架,大多數都是犧牲對方來保護自己!
「你到底是想要追求對呢?還是想要快樂地生活?」
或者說
「你到底是想要追求自認為對的呢?還是想要追求一份快樂的生活?」
你只要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吵架這件事,你就會發現,「夫妻之間的吵架,其實是犧牲對方來保護自己」,你不希望自己的內心重新去面對童年時候的缺失和傷害,所以你會用吵架的方式來解決。
婚姻中的衝突,源自你個人的心理創傷。
如果說兩個人相愛的動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那麼兩人產生衝突的真正原因,則往往是自己的需求無法得到對方的反饋。
當你發現對方忽略了你某一種感情時,你會立刻引起自己曾經的傷痛;
於是你試圖控制對方的行為,藉以控制過去的創傷;
但是你並不願面對爭吵背後的痛苦,你只是用憤怒來保護自己,因為以憤怒來對待,永遠比面對痛苦要容易得多。
因此,婚姻中最大的問題,可能不是兩個人之間的問題,而是我們面對自己痛苦的態度。
如果我們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接納曾經的自己,直面屬於自己的傷痛而不歸罪於伴侶;我們也就能真正理解伴侶,遇到衝突或意見相左時,也不會一味地敵對。
所以,真正的吵架不是指責對方,而是要揭示自己的傷痛。
就如心理學家榮格說的最經典的一句話:「當你的潛意識沒有進入你的意識的時候,那就是你的命運。」
「你的潛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而你稱之為命運。」
「潛意識被呈現後,命運就能改寫。」
所以,解決婚姻問題,先要解決自己的問題。
婚姻自始至終,都是你一個人的事。
很多看似屬於伴侶之間的問題,其根源都在於自身過去發生而未解決的部分。
德國情感醫師愛娃在《愛自己,和誰結婚都一樣》裡說過:「你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請將尋找愛的觸角伸向自己的世界。幸福是自己給自己的,而非來自對方。不是我嫁給誰我就幸福,而是我是誰,嫁給誰我都幸福。」
所以要想解決婚姻裡的問題,就要解決好自己的問題。而解決自己的問題,首先是要理解和感受自己的不滿,有那一堆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滿足的。
如何找出自己潛意識中的恐懼、痛苦和需求?
找出潛意識背後的需求,最主要有兩個方法,一個是通過夢來剖析,一個是通過情緒來剖析。
如每當你感受到不愉快的情緒,可能是憤怒、憂傷、惶恐、抑鬱等等感覺。而抑鬱可能是不敢對別人憤怒而將憤怒內化給自己。有時候分析就會發現,一開始感覺的情緒,背後有另一種情緒,但是因為很傷自尊,或者直接不想接受,而被隱藏。有時候你一開始還意識不到這情緒,而只有忽視的症狀和表現。
而在這種情緒仔細探索的過程中,有時候事件是一層層的,往前追溯可以到十年,二十年,甚至幾十年前的幼年時期。最終,探索出是當年的那些事情,導致的自己有一些束縛性的信念恐懼,是源於當年的某事。而這件事我們的顯性記憶早已經忘記,但是潛意識還存在。潛意識之所以如此,只是為了我們記住經驗,以後遠離危險,但同時也就造成了我們心理的恐懼。
當然,這個探索過程非常困難,必須非常有經驗,或者持續學習。探索清楚了之後就會發現,有些潛意識中的情緒,只不過是在當時的環境下的一種生成物,時過境遷,自己已經不需要再為此而感到恐懼或不安。
反思,是為了讓自己能夠做到本自具足。
而當你在這段痛苦而漫長的內省時間過後,發現你不需要再有這種「歸屬感」、「安全感」和一直渴望而未能滿足的重視。這時候的你,就已經做到本自具足。
本自具足的好處?
本自具足在《親密關係》裡面講說:「我們每個人本來並不缺少這些愛,所以當你能夠感受到自己並不缺少這些愛,你是一個有能力追求幸福的、獨立的個體,你不需要從你的配偶那邊獲得一些關注、獲得一些特殊的照顧,這樣你才能夠得到內心的安慰,變得特別強大。」
這就是本自具足,就是你已經感覺到這些東西本來就是有的。那麼如果你找到了這種感覺,你就能夠在親密關係當中學會放手,放手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不從對方身上有著極高的期望。
所以回到每當婚姻出現問題時,你最需要做的其實是關注自己的需求,而非對方。
有人曾問一位結婚50年的老者,如何保持婚姻的長久?
他說:「就當這婚沒有結。」
我們在婚姻中常常犯的錯誤是,試圖去改變對方,而不是去了解自己的需求、從而改變自己。
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生一對最般配,也沒有完美伴侶,如果只是寄希望於對方的改變,往往只能是失望以致絕望。
直面自己內心深處的問題,準確理解你在婚姻中的需求,降低對伴侶的期望值;
而非一味地向伴侶索取重視和關注以滿足內心被愛的需求,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婚姻中的問題。
「一個不會游泳的人,總是換游泳池是沒有用的。婚姻亦然。」
不放棄自我成長。
在南非的沙漠裡,有一種草叫「不死草」。它可以死去百年,但只要下一場雨,種子在幾個小時就會破土長出小苗,在短短的幾週內開花結果,然後再被烈日烤死,繼續等待下一場及時雨。
因此不要去抱怨命運,而是耐心等待自己需要的雨水來臨。
心裡有一顆不死草的種子,保持旺盛的自我成長慾望的人,才會擁有自己的價值感和安全感,對伴侶的需求,也會降低很多。
當我們注重於自己的成長,真正地去愛自己,就會對伴侶的要求少一點,計較少一點。
這時候,對方的缺點依然存在,但你們的關係,卻步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這也就是親密關係的階段。
何謂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一書中說:「親密關係的核心是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愛與情境無關,不需要前提,而是由心散發出來的。
在婚姻中,這是智慧,也是技巧。
當你明白打開幸福婚姻的那把鑰匙就是你自己時,你就不會對對方有過高的期待與依賴;
當你改變自己,完善自己,讓自己的心沒有缺口,你就不會再去苛責伴侶。
婚姻在本質上不是兩個人的磨合,而是一個人的苦修;是兩個人的結合,但更應該把它看成一個人的成長。
記得一句話,說:「如果你想盡快到達一個地方,最快速的方式就是,你已經在那裡了。」
對於婚姻,更是如此。
如果你想學習《親密關係》<—可以按這連結。
謝謝。